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入手, 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 风险管理 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目标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 引起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建立在传统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如何面对存在的问题, 从管理的内容及实现的对策进行创新, 这对企业扩大视野, 开拓思路, 进而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逐步与国际接轨, 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所以, 探讨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创新, 是企业实现成功理财的有效选择。
一、新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1、财务管理的管理对象由企业内部向金融市场延伸。经济全球化使市场规模和容量达到一个空前未有的水平, 使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传统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企业再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 已逐步拓展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特别是金融市场的资金运动。
2、财务管理方法日趋网络化、虚拟化。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 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 使之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虚拟化特征。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 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设施, 企业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网络上。另外, 随着经济活动数字化、网络化的加强以及新的媒体空间的开辟, 信息处理将更多地在媒体空间上虚拟实现, 因此财务管理逐渐适应经济网络化、虚拟化的发展已是必然。
3、风险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媒体空间扩大、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以及无形资产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经营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另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以高新技术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日趋上升, 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 使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加, 这些都使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战略已成为直接影响企业理财行为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工业的财务管理, 主要注重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 组织的是企业的资金活动, 处理的是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对知识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2、财务管理手段落后。在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管理技术远没有普及, 现行财务制度呆板, 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 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 这一切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 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3、风险管理意识落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如资金筹集方式更加多样化,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保险管理和税金管理等陆续出现。而我国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范围狭窄, 仅限于财务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的管理很少论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4、现有财务机构设置与财务人员素质不适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需要, 难于和国际惯例接轨。知识经济时代, 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速、准确及全面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管理人员少, 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的特征, 我国现有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数是金字塔型, 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 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 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不适应企业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需要。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1、确定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根据企业负债、收益和分配的不同, 企业应选择不同的财务战略。(1)扩张型财务战略 扩张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为了实施这种财务战略, 企业往往需要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 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扩张型财务战略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特征。(2)稳健型财务战略 稳健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 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 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的一般财务特征是“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
2、加快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和进程。在企业的资金投入计划中, 应优先考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 企业应利用有限的资金, 开发或购买国家认可的财务软件,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 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 规范各部门行为。积极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用发展的眼光, 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计算机与网络先进技术, 建立统一的计算机平台, 采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软件, 实现财务系统与产、供、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 使企业会计核算、内部控制、预算编制与结算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 保证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单位内部的严密控制之下, 建立起健全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 建立起开放式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逐步引进、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ERP 软件, 充分利用互联网, 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用户需求与供应商的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把握市场商机,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具体方法主要有: 一是坚持谨慎性原则, 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如产品制造业可按一定规定和标准计提坏账准备金、商业流通企业计提商品削价准备金, 用以弥补风险损失。二是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 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 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 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 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 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 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
4、着力加强企业财会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只有广阔的知识面、精湛的专业技能、较高的创新能力, 才能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于国家而言, 一方面应该建立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体系, 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 如开展与新颁布的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培训班等, 对财会人员进行适时的知识更新; 另一方面, 严格执行《会计法》关于财会人员在职培训的规定, 强制财会人员接受后续教育。对于企业而言, 首先要有的放矢地组织学习和培训,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外语、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 培养复合型人才; 其次要鼓励财务人员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及相关考试, 鼓励财务人员接受学历提高教育、职业培训等, 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 如对考试合格并取得会计师职称,或通过评审获得高级会计师资格的要进行重用。对获得与本岗位一致的专业更高层次学历证书的给予其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 另外需要积极鼓励财务人员思考和创新, 为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创造条件, 对企业管理有重大贡献的可以委以重任; 最后应该对无证上岗的人员要坚决进行处罚, 调离工作岗位。对财务人员德、能、勤、绩进行阶段性考核, 竞争上岗, 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