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广发银行股权之争的结局值得财务总监们细细琢磨

出于种种原因,笔者一直关注分别由花旗和法国兴业银行牵头的两个投资人团队对广东发展银行的股权之争。从表面看,争夺广发只是两家外资银行为尽快进入中国市场展开的竞争,但事件的背后隐含着深意。

把这样一家较大的二级银行的大股东地位卖给外资,体现了中国政府在金融改革上的魄力。以往,发展中国家往往在无奈的窘境下与外资机构签订城下之盟。而此次政府趁着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憧憬,在不贱卖国有资产的前提下,主动引入国外银行作大、小股东,这有利于促进银行竞争。

既然在银行业这样一个相对敏感的行业,中国都能在某些条款上突破WTO的时间表,那么政府为什么目前又表示要保护某些行业免受外资兼并的“不公平威胁”呢?不容置疑的是,不计成本地引入外资的做法无疑要被唾弃。但当国内就业压力如此巨大,以及地方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激烈竞争时,马上提高引入外资的门槛又不现实。因此在涉及外资的公司并购上,某些情绪化官方评论不可避免。

广发落入花旗之手,是否意味着中国在金融业其他领域的开放也会相继突破WTO的时间表呢?显然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以汇率改革为例,人民币升值已成共识,中国外汇储备太多亦是不争的事实。连央行都多次承认“藏汇于民”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上,外管局却加强了对企业结汇的管理力度。以外资银行分行业务为例,监管部门似乎在外资银行吸收人民币存款上以“反洗钱”为名有意无意设置一些障碍,这再次反映出有关部门的“进两步,退一步”的思维。

中国对世界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公司并购难免受国际政治的影响。以广发为例,花旗的谈判由其副主席、美国前财长鲁宾牵头。据可靠人士透露,法国政府也一直在为兴业银行游说中国政府。美国中期选举后,由民主党控制的参众两院肯定会对中国采取相对强硬的姿态。因此,广发的结局也体现了有关部门对政治风向可能发生变化的考量。

总之,作为公司的财务主管,只有准确把握偶然事件背后的必然性及政策的细微变化才能称得上具有战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