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内容摘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产生影响,本文介绍了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并从多方面阐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产生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商业银行 影响
2006 年 2 月15 日,财政部正式发布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定自2007 年1 月1 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是首次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
一、新准则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准则。基本准则为 1 项,主要规范了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等,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 并为尚未有具体准则规范的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
第二层次:具体准则。具体准则包括存货、投资、固定资产、金融工具等 38 项准则, 主要规范了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 为企业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具体而统一的标准。
第三层次:应用指南。应用指南包括 2 套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 即 《金融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非金融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规范了会计科目的设置、账务处理、报表体系的构成以及报表项目的内容与格式, 是准则规定的具体化,对准则体系起补充和辅助作用。其中,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企业执行《金融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二、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与原来的会计准则相比
新的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1、对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了重大修订;2、会计要素的计量可应用“公允价值”;3、存货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4、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5、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6、资产置换又能产生利润;7、合并报表侧重实体理论;8、投资性房产计价有可选择性;9、证券投资按交易所市价计价;10、研究与开发费用分别对待;11、股份支付会计处理有新规定;12、所得税会计处理发生变化。
三、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会计准则是多方利益集团博弈后的产物,实施新会计准则将对商业银行产生如下影响。
(一)对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实施增加了银行财务指标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不同资产结构、负债比例及权益资本构成的上市银行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在财务指标变动方面呈现出正面或负面的差异。
2、新会计准则实施增进了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新会计准则主要从信息质量和信息内容两方面规范上市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行为, 信息质量的标准包括全面、实质、及时、可靠、可比,信息内容的标准包括银行经营业绩、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策略及做法、风险管理量化信息、会计政策以及主体业务经营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将银行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产生深远的影响。
3、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混合计量模式增加了银行财务分析的复杂性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上市银行将使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方法来计量不同类别的资产和负债。同时上市银行与未股份制改造的银行因会计标准选择不同, 从而导致银行会计信息建立在两种基础之上。财务指标之间不具有可比性, 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一致性, 加大了投资者、决策者及一般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的理解难度。同时, 公允价值的计量也增加商业银行准确、一致地进行业务核算的难度, 对同类银行财务报表。
(二)对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影响
1、共有项目方面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可能会增加银行业的应交所得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会对当期经营产生影响。股权投资差额不再分期摊销,会影响商业银行当期损益。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收债权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相关税费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营业用房装修费用资本化和研究与开发费用中开发阶段发生的费用支出资本化,都会提升商业银行当期的损益。要求只有存在减值迹象,才可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缩小了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将减少当期的费用或支出,增加收益;但因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年必须进行减值测试,又可能增加支出,好在合并形成的商誉不再摊销,减少了一部分费用支出;发生的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杜绝了银行业机构借此调增利润的可能。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增加了当期利润,可能引起业绩大幅波动。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期末汇率折算,产生的汇兑损益也会影响当期损益。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改变协调了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缩小了政策选择空间,造成应交所得税变动空间的狭小,减少了银行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
2、金融工具方面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资本利得与损失,分别计入商业银行当期损益或资本公积,直到相关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才将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的减值损失比采用现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方法更准确,更能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减小了银行通过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调节利润的空间。公允价值套期中套期工具因公允价值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被套期项目因被套期风险形成的利得或损失、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中无效套期的部分,均计入当期损益。发生转移的金融资产满足终止确认的条件,其处置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对利润产生影响。将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份支付和预计的职工辞退福利计入当期费用,虽然没有改变当时的现金流量,但减少了当期损益。
(三)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会计的影响
1、影响银行资本的计算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市场价格的变化直接进入损益, 按照现金流套期会计核算的公允价值变化直接计入股本,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变化可能导致某些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发生损益;各类持有待售金融工具的累计公允价值损益直接计入股本,同时其实际损失却在损益表中确认,这些公允价值的频繁变化,可能增加银行资本的波动性。另一方面,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有些表外业务也将纳入表内反映,必将影响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
2、影响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
新会计准则强调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之前要有确切的客观证据表明贷款损失业已发生,这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中有关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要求关系并不明确。这种准备金提原则与银行监管政策的审慎性和前瞻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
(四)新会计准则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将增加判断银行会计信息真实程度的难度
(1)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
公允价值是建立在信息透明公开、市场机制完善的基础上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我国目前市场的充分程度与这种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利率和汇率没有市场化,统一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很多交易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的,价格都是在政府管制下制定的,而不是建立在谈判和讨价还价基础上的,很多金融产品尚没有一个公平交易的市场价格。这样给公允价值的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2)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大量主观判断。
尽管新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时,必须有充分的理由、事实或依据,但商业银行提供的理由、事实或依据包含有大量的主观分析和判断,特别是存在不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就更需依靠会计人员运用大量专业判断,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评价标准在不同的时点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监管部门将难以判断或评价商业银行这部分收入或损失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对资产证券化的影响
银行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为确保证券的发行,一般都会通过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支持和担保实现信用增级。新会计准则规定,在提供信用担保进行信用增级的金融资产转移中,转出方只保留了所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部分风险和报酬且能控制所转移金融资产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相关资产和负债。所以按照新会计准则,提供信用担保进行信用增级的证券化资产仍应在银行表内反映,并不能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