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及相关对策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内涵
根据《辞源》的解释,判断即辨明是非、予以裁定之意。实际上就是要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既然判断需要辨别、断定,那么判断所面临的情况必然是不确定的。通俗的说,判断其实就是给带有不确定性的事项寻找结论。从判断过程看,判断与断定者有关,受断定者的知识程度、认识能力以及心理状况等因素影响,因此著名的美国《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辞典》把判断定义为“通过识别和比较形成一个意见或评估的心智过程”。各种形式的职业判断都离不开有关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的运用,这正是人们信赖其判断结论的依据所在,会计职业判断也不例外。目前,对于什么是会计职业判断,国内外学者有多种不同的论述。虽然表述上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并无实质性差异。简言之,会计职业判断就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法律、法规等会计规范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非确定性会计事项和业务所作出的判断和决策。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社会性。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企业会计政策的设计和会计事项的处理只能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所以,会计职业判断只能依靠会计专业人士才能进行。其社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职业判断是在有限制和要求下的相对主观,他要受制于社会的外在约束机制(如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环境)及会计准则、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准的制约;二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直接影响税收以及财富分配,因而会计职业判断对政府、企业管理当局、财税机关、投资者、债权人和信贷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决策行为具有鲜明的经济影响。因此,人们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不能纯粹从技术会计角度出发,而应更多地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而使会计职业判断能够尽量满足各利益团体的“共同需要”或尽量维护“公众的利益”。
二、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分析
(一)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意识不强
在我国,原有的会计模式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式”。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作出了详细规定, 会计人员习惯于依赖制度规定的会计方法、计算比例、固定标准等进行实务操作,很少深入思考各个会计问题蕴涵的经济实质,会计成了僵化的教条和固定的模式。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中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整体偏低,无法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活动较简单,对会计的要求不高,会计理论发展缓慢,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成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障碍。虽然目前会计教育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一方面,会计人员面对一项新制度的要求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另一方面,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并非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三)会计职业判断行为缺乏独立性
会计人员在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该以公允反映为原则,独立地进行职业判断,不应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直接或间接的指使。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由于受产权机制的制约,我国会计人员与企业的经营者同属企业管理人员,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且会计人员的工资、待遇等均由经营者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做出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的政策选择,从而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失公允。会计行为缺乏独立性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的干预。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活动,依据自己的意志或者别人强加给他的意志进行干预,从而影响会计行为的独立性。
三、改善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的对策
(一)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意识
我国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以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这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我国已逐步形成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传统,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旧习,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二)加强会计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主观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会计逐步与国际会计接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经济领域的改革将不断深入,新业务、新知识、新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会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急需会计人员学习、掌握和实施。会计管理部门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对会计人员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以提高其职业判断技能。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是一种技术方法和理念并重的职业。遵守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上岗执业的必备条件,也是防止会计信息虚假误导的基本前提。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和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当前应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使所有会计人员能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四)健全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外约束机制
为防止企业滥用会计职业判断,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必须充分发挥会计监管系统的作用,健全和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外约束机制。会计职业判断的约束机制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健全会计职业判断执行机制的基石,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地发现会计错误与舞弊,促使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外部监督机制,其审计报告可以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及会计职业判断是否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实质发表意见。
(五)加强会计法规宣传和法制建设,改善会计执业环境
要加大对《会计法》等相关经济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明确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行为的第一责任人,促使他们带头执行,并能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会计工作。在法制建设方面,不仅应该完善立法,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还应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要加大违法乱纪的处罚力度,不仅要让造假者付出巨大的代价,而且要给予造成严重后果的造假者较大力度的刑事处罚,使造假者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得到的收益,以此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会计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