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生成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使单位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凭证失真,不如实填写或伪造原始凭证、打白条、使用虚假发票,编制虚假记账凭证,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2)会计科目、账簿设置、记账程序不规范,不能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操作,随意性较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账外设账、隐瞒收入,支出不及时入账,对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各项资产的实际价值。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4)会计报表虚假。一些单位会计为使报表全审通过,人为修改报表数据,造成账表不符,信息披露失真。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具有很大的危害性。(1)扰乱经济秩序。虚假的会计信息,使得有些核算资料严重不实,掩盖了某些矛盾,造成国民收入超量分配,消费基金过于膨胀,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预测和决策。尤其是当虚假的信息传递给社会,以此为基础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就会存在水分,而当这些不实的信息传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计划和宏观政策也就存在不符合实际的现象,从而扰乱了经济秩序、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2)会计信息失真歪曲了单位的财务状况,不利于财政部门跟踪了解部门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经费拨款及各类专项资金的实际开支、使用情况,阻碍了绩效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容易滋生各类奢侈浪费行为,促使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通过做假账,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这无疑助长了浮夸业绩、贪污腐败和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利益。(3)影响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离不开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而失真的会计信息不能够如实地、准确地反映单位的实际状况,从而导致经营管理者不能对工作进展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甚至产生严重失误,影响事业的顺利开展。(4)损害会计人员自身的地位,降低会计行业人员整体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会计工作的基本作用和目标是提供决策使用的会计信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地位也主要维系于此。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必须是建立在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不但有用性荡然无存同时还有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丧失生命。这会极大地降低会计行业人员整体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工作积极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任何失真的会计信息背后必然涉及某些利益,或是个人私利、或是小团体的利益、或是地方政府的利益。正是在这些或大或小的利益驱动下,才使得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并不断泛滥。
(二)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科学,阻碍了会计监督
我国的《会计法》虽然明确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责,但是这种监督职责却很难发挥作用,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人员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根据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其任用、职位、工资甚至养老等生活命脉都受制于单位负责人,在这种体制下会计人员要履行监督职责将承担很大的风险,于是有些会计人员迫于生计只好唯权力是从,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自然难以保证。
(三)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滞后,至今没有一部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准则,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这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
(四)单位的内控机制不健全和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控制程序不合理,控制方法不得当,或者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会计工作组织不严密,职责权限不明确,不能有效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削弱了会计监督的基础,容易使会计信息失真。
(五)会计外部监督不完善,惩处力度不足,造假成本过低
许多单位违纪金额一年比一年大,其原因就是不少单位做假账,外部监督部门没有按规定进行处理,造成其他单位的效仿。上级和外部会计机构只能从事间接的政策指导,无法参与会计核算的具体活动,无法深入地、经常地、规范地开展监督。同时,在管理职权上,由于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并未赋予会计管理机构真正的执法权,因而无法对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形成真正制约,助长了单位做假账的风气。
(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差,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行政事业单位也不重视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会计人员对自制原始凭证设计,使用会计科目,财产清查等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核算方面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再加上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主观上不愿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客观上也没有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的空间,使许多不真实的原始凭证成为会计核算的资料。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之策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
按照《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的强弱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只有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认真学习研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并督促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设
要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和报告标准,尽量减少对同类或相似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明确各种处理方法的场合、弹性区间,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与一致性,应尽快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以利于真实全面客观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是指由政府成立会计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机关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由会计中心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工作和实行会计监督的一种形式。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集中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会计集中核算能使会计人员充分发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会计核算中心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保障所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四)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加大打击力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以内部审核为主的内部监督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发挥对会计信息的内部监督、监管作用。其次,要加大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法,对于查出的违法、违纪案件不姑息,依法处置,并坚决杜绝检查中的钱权交易,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第三,要壮大社会监督的力量,特别是加快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迅速建立一支职业道德观念良好、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以担负起社会审计的重任。
(五)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作为一名财会人员,首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其次,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敬业爱岗、尽职尽责、依法办事、客观公正、诚实守信,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必须通过大规模的培训,进行强制性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