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江苏一德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夏芸
夏芸十分感激南京制药厂,“走出校门,到了大型国营企业做了八年财务工作,学到了许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认真、严谨。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财务工作,离开它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财务成了我的朋友。”说到这里她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
回想起在南京制药厂工作的那段时光,夏芸感慨万千。1987年,23岁的夏芸从南京职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制药厂生产车间做辅助会计,而夏芸学的恰好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更令她欣喜的是在一个多产品车间工作,从直接成本、原料成本到再分配管理,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是积累专业知识的好机会。
虽然最初夏芸不是很喜欢财务工作,但她做财务并不吃力,平时白天就能很快完成工作,晚上只是偶尔加加班。悟性和高效赢得了同事们的好感,但她肩上的担子也随之加重,慢慢管理仓库也由她负责。在偌大的库房里盘点,面对一箱箱原料、货物,夏芸都会耐心核对,从来没有一丝厌烦,即便是一幅手套、一双胶鞋也不会马虎。她在基层车间一干就是四年,热情活泼的她还被选为团委组织委员,并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3年,全国首次会计师考试在中国展开,夏芸顺利通过。这时恰逢厂部财务处空缺一个会计岗位,夏芸成为最合适的人选,调为厂部会计后,除了账簿外,她同时负责管理11个仓库,进、销、存和盘点,都有一个整体流程,进货单、领料单、库存单的设置以及严密的管理流程、合理的岗位安排,使多种化工产品管理变得井井有调。
蓦然回首
谁也没有想到,1995年夏芸会离开南京制药厂,选择一个只有12个人的民营企业———一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德)。
“很多事情,初看至关重大,后看微不足道;少数事情,初看微不足道,后看事关重大。看大的事情容易做小,看小的事情偏偏可能做大。”大与小的辩证思维,左右着一个抉择,而夏芸恰恰找准了这个支点。
“大舍大得”才是大智慧。大多数企业家对于项目可行性的判断,还是基于“可不可做”,而非“该不该做”。“可做”是机会导向思维,“该做”是战略导向思维。“可做”和“该做”一字之差,却体现了财务总监企业战略上最本质的区别。
“当初不是我主动要离开南京制药厂,是我一个同学选择了一德公司,并向我引见总裁陈俊,那时一德刚刚成立不过两年,是民营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IT系统解决方案、系统集成和科技成果等投资企业。历经12年,一德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成功之路,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目前拥有12家控股、参股公司和机构,总资产1亿元,年营业额达10亿元。可当时我可没想到公司会发展到今天,是陈俊的管理理念和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吸引了我。”
“大舍才能大得。企业要有大局观,老是想着‘取’是很多企业失误的根本原因。一个企业每天都有很多机会,但为了抓那么多机会,就会精力溃散,就会忙于手段而忘却了目标。企业必须学会从‘能不能做’到‘该不该做’的转变。定了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有可能成功。十年做一事,再普通的人,也能做成大事。”陈俊的这些话更是坚定了夏芸的选择。
“在国有企业即便做到了总会计师,也不过是账房主管,合理建议很难得到采纳,这么多年的发展,一德并没有成为家族企业,在这里工作,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开放、合作的平台,走到现在,回顾过去,我感到在一德做的是真正的事业,在这个团队里大家彼此信任、平等,并不希望得到什么股权,工作本身就是快乐的……”谈到这里,夏芸的笑意更浓了。
“心理账户”有多大
回首初来一德公司时,夏芸说:“那时还没有电算化,可是现在记账电脑就能做了,利润不是算出来的,可我来到一德也带来了国企的惯性,工作也很投入,但是参与公司的整体战略感觉并不能与公司同步,为此领导找我谈心,慢慢也逐步调整过来了。”
从市场经营回报的现金流和利润率,到资本认可的价值增值,后者利益放大于前者10倍百倍。公司规模能有多大,以财务账户金额大小来衡量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公司整体的“心理账户”有多大。
从2001年起,夏芸开始在一德全面推行公司预算,“这与简单的财务预算有着本质的区别,和一个家庭过日子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如果没有计划,冲动购物,你会发现家里堆了许多无用的东西,一个家庭尚且需要精打细算,理好财,对于一个公司就更为复杂。规模越大越需要驾驭的能力,如果一个财务总监只知道,做今天、今年的事情,而不知道明天、明年甚至之后三五年需要做什么,那就不是现代意义的财务总监。”
打好“补丁”
对于走过的路,夏芸认为自己是再平常不过了,她十分钦佩亚信公司财务总监韩颖,并坦言听她的课很受启发。而中国的财务总监如何才能不断提升?
说到这里,夏芸多次提及新准则的实施,2007年1月1日新的会计准则要在上市公司全面实施,作为民营企业的财务总监,夏芸呼吁趁着准则的变化机遇,财务人员对新准则应有意识上的提升,而不应局限于准则本身的变化,我们应正确地看待公允价值,中国市场是一个最终要全面开放的国际化市场,和国际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大环境的变换最终导致思想上的转型。
“细心的人会发现,中国的财务总监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国企,即使是副厂级待遇的总会计师,也会排在其他部门负责人的后面,参与管理企业的职能在中国其实是远离总会计师,而西方的CFO注重的是资源的调配,财务总监是调配人、财、物,并参与公司的经营。即使是在民营企业,财务总监参与公司经营也要挂上副总裁的头衔,这是极不合理的。新准则是一个贴近市场的准则,39项会计准则掌握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国家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中国人很善于打擦边球,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的约束配套机制。”
信用能够以小搏大,以无搏有,以虚搏实。“从1做到10,一德在积累自身的信用;以10撬动100,一德可以凭借信用的放量。信用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形态,长期的良好信用记录,自身的信用将被几何级数放大。“厚德载物。这是一德的理念,也是一德的根基。德看似虚,积累到了一定量级,就能扛得住实的物。厚德,一直是陈俊董事长所倡导的,是一德真正做实的根本。”接着,夏芸举了个形象的例子:“用新准则来约束上市公司,在我国目前还缺乏信用体系的建立,在这方面中国还很不健全,比如国外人对于‘加塞儿’就难以理解,而中国人就知道如何去轻易破坏一个规则,可以投机取巧,不需要遵守排队规则。我们不能怨准则不好,在中国这个环境中需要不断打补丁,才能落实新准则。”
夏芸在采访中多次呼吁:“中国的财务总监要想实现转型,要想为企业的战略保驾护航,不论是民企还是国企都要有所突破,CFO必须走向一线、走在前沿,国外的CFO常出差,而不只是看看报表。现在中国优秀的CFO极为缺乏,没有一个财务总监是从财务经理班毕业的,怎么锻造出优秀的财务总监?为获取市场主导地位,应该优先投资的价值取向、在哪些范围内我们靠最低成本而制胜、怎样才能战胜竞争对手……这些都应纳入财务总监的视野。”
做了多年母亲的夏芸对财务总监另有一番见解:“财务总监就和母亲一样,你让孩子降临人世,并不等于你就是一个优秀的母亲。为了做一名合格的母亲,吸取别人的经验,我上了教育培训班,收获不小,做妈妈提高了一个档次。这正如财务总监要在企业的风浪中平衡各种利益,在各种资源的整合中、在跳跃发展中掌控动态平衡点。而作为一名普通的民营企业财务总监,只掌握平衡还远远不够,需要掌握更前沿的东西,需要不断提升、不断摸索,才能有所突破,有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