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资金绩效考评引入第三方评审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在陕西进行了很好的试点,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悉,陕西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绩效考评,连续4年被财政部评为优秀等次,同时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中央财政对陕西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额度从2008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5亿元。
陕西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陈小军介绍说,引进客观的第三方专家库评价和中介审查,根据资金绩效考评结果进行优奖劣罚的办法,大大提高了从事该项投资的单位和部门的积极性。
陕西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常艳玲告诉记者:“我们根据现实情况,建立起有特色的考核指标体系,非常简洁实用。比如对生猪、蔬菜、苹果这些项目,都有专家进行最后的效益总结审查。我们通过下发多种办法条例,扎扎实实做到总体布局,不贪大而求精,现在的制度已经做到全面覆盖。”陈小军也表示,“万事开头难,我们也在不断改进考评方式,力求全面准确,2009年至2011年,我们以市级全面绩效考评为主、省级抽查考评为辅的方式进行,抽查率在30%-40%。2012年,我们改进了考评方式,抽调力量,在市级绩效考评的基础上,详细查阅了全部28个项目县的资金账务和项目管理资料,实地查看了13个项目县的项目建设现场情况,比较详尽地掌握了各项目县项目资金的管理情况,使绩效考评更加全面和准确。”客观、公开、公正、阳光运作是绩效考评中的关键点。依据对各项目县上年度的绩效考评结果,陕西省坚持“慈不理财”的理念,4年共暂停了5个考评不合格的项目县项目安排。对绩效考评突出的项目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绩效考评靠后的项目县,只安排300万元至500万元专项资金,甚至暂停项目安排。
在国家审计署对全国18个省(市、区)2008-2011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专项审计中,陕西省没有发现重大问题。 (周慧洁)(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余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