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及其发展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和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结合,要求企业财务人员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流程进行重组,调用和运用企业各种财务信息资源,更好地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过程。财务管理信息化使企业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控制和权限分离的方式,使传统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向以集权为特征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从使用单机的会计记账、核算和制作会计报表的电算化软件,到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运用网络财务软件,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销售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形成企业整体范围内的管理型财务软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要的前进方向。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和探讨

(一)财务信息系统在设计开发上的问题

1.缺乏具备企业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

我国企业步入会计信息化时代后,国内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用的不同财务软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从90年代开始,国内涌现出不少新兴的信息技术公司,他们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致力于开发适用于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财务管理软件,目前在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在使用这类软件。随着财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理念的提出,这些软件开发公司也不断去探索和完善自身软件的功能,使财务软件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

(2)一些实力比较强的中型企业,效仿国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引用了国外开发的管理型财务信息系统,国内也有相应的公司对这类型的财务软件进行推广。这些公司套用国外管理软件的框架,以财务为核心,对系统进行配置以适应不同企业的具体业务。

(3)对于国内一些大型的企业来说,他们有着复杂的管理层级和独特的管理方式,外部现有的财务软件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因此这些企业以自身强大的资源组织管理骨干和技术人员自主开发财务系统,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维护升级。

尽管国内现在拥有一大批开发财务信息系统的优秀人才,但是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仍存在一些弊端:

(1)对于一些信息系统供应商,他们无法完全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来设计系统,只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在通常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将企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和运行方式向技术人员表述,然后由技术人员决定是否可行。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并不懂技术,所以无法质疑技术人员的判断。缺乏具备企业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综合人才的参与,双方可能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企业都会改变目前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所引进的信息系统。

(2)对于那些通过自身能力开发财务信息系统的大型企业来说,信息技术公司会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开发。客户的需求就是王道,信息技术公司只是负责实现,对系统功能的合理性不具有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不具备信息系统的知识,并不清楚究竟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设计才能最简捷地达到管理效果,导致他们直接把线下的管理方式完整地搬到线上,忽视了从技术角度对管理流程进行整合和优化,达不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原本的效率。

2.开发过程中缺乏部门沟通和系统分析

一是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不了解整个企业的需求,盲目求大求全,期望建立大而全的信息系统,最终只能是高投入低成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以失败而告终;二是缺乏系统分析,走分散开发的老路,导致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系统,而这些系统在信息数据共享上也存在很大的阻力。

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企业的职能相对分散,部门分工细致,每个部门都需要完成各自的管理目标,使得不少部门之间的沟通并不充分。另一方面,企业不同部门的管理者的想法不尽相同,可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发出不同信息系统,导致信息系统之间存在功能重复、信息断层的问题。在大型企业中,每一个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推广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立项开发上一个错误的决定往往会导致巨大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

(1)企业在设计和开发信息系统的时候需要拥有大局观。要从企业整体出发,设立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企业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综合各个部门的需求,为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和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而努力。目前,有些企业设立了信息技术部,负责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但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的信息技术部只是负责系统上线后的日常维护工作,并不能起到统筹安排的作用。

(2)财务信息系统在开发设计的时候要深入考虑系统集成的问题,从逻辑结构上考虑各财务系统之间以及财务系统和其他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信息收集、信息分享和信息应用的过程,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

(二)财务信息系统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各级管理人员忽视财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1)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过程需要在集团企业内部对资金和预算等方面进行集中管理,并且推行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和模式。在我国,很多大企业实行的是多级法人制,采用母、子公司形式,每个公司都强调各自独立的法人地位,在推行集中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在某些情况下,地区公司无法理解集团总部推行信息系统建设的作用,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忽视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2)部分管理者及财务人员认为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只是为了减轻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信息输出的速度,而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能够为企业的分析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基础。

2.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无法达到信息化的要求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以网络会计为基础的,而网络会计作为网络与会计相结合的高科技产物,对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要求很高,不仅要求他们要具有较高的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精通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维护技能以及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能力。在系统实施的开始阶段,除了参与开发设计的管理人员外,其他财务人员对信息系统的了解比较匮乏,能力无法达到信息化的要求。

为了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企业要制定规范的培训流程和考核制度,使业务人员、财务人员熟悉系统功能,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技能,严格遵守信息安全管理要求,保证系统运行顺畅,发挥信息系统功能。

3.系统模块的功能并未得到执行

信息系统在开发设计的时候,往往是基于专业的财务管理理论而建立的,这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实际操作上会存在许多不可控的人为或者客观的因素,致使信息系统无法完全发挥应有的效用。其中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系统很多控制功能实际表现为事后的调整,而不是事前的控制。

这种事后调整的发生归咎于多种原因:

(1)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实施后,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包含着企业管理思路的创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管理时,必须要从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相结合的角度来建立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原有得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对现行的管理方式和财务制度进行规范、进行改革创新。

(2)企业的管理观念没有转变,多级审批仍然以线下操作为主。尽管一些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已经运行了很长时间,而且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也有完善的审核审批功能,但是实际上的权力分配并不如系统所示,往往是最高层管理者拥有不可置否的决定权,那么很多财务上的决策都是在线下走完流程,然后再搬到信息系统上,从形式上重走一遍流程。当遇到信息系统的控制点制约的时候,只能是采取各种调整的手段来完成,那么这些控制点就显得十分无力。

(3)缺乏与信息系统相关的考核办法。因为财务信息系统一经使用,将会囊括企业很多重要的信息,如果不约束个人对信息系统操作的权限,那么很容易造成欺诈或者盗取企业资源的行为。财务信息在使用不当或者泄露到外界的情况下,将会对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企业必须对财务人员在系统上的操作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保证系统的功能被正确地使用,同时保证个人在系统中不具备跨越职能范围的权限。

三、结语

信息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财务人员要为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贡献力量。尽管目前在设计开发和实施执行上都存在很多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但是只要财务人员能够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多方面学习财务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协助企业管理层制定符合企业信息化的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那么我国企业将能在信息化工作上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