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近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投资的情况
资本是以追逐高额利润回报为目的的,哪里有利可图、获取的利润大,资本 就流向哪里.因此,不同国家的资本到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也就成了区际资本 流动的重要形式.
国外直接投资(cFDn不仅是对东道国的资本补充,而且金融资本的移动还伴随 着无形资产的转移.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建设资金不足的 补充,从直接投资中利用外资的角度看,利用外资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 展的格局.其次,外资流入的一部分是实物折价,还有一部分完全以外币形式保 留,从国外进行购买,这两部分都不会对人民币资金流动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在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的过程中,东道国相应的配套资金,会导致资金的配置变化, 外资在东道国采购的部分和外资企业生产后利润的回流会引起大量的资金流动. 再者,对于发达地区,由于其优越的融资环境,具备了更多的商机或有利可图的 投资场所,直接投资引起的资本区际流动而流入发达地区的资本更多.图 4.5是 1980年到2009年期间我国三大区域省份平均实际利用外资的情况,表4.6为我 国历年三大区域省份平均实际利用外资比例.
1. 80年代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情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各省份平均的实际利用外资 无论是数量还是比例都远远要超出中西部地区省份很多.改革前十年,从数量上 来看,东部平均达%64.53万美元,东部省份的增量也较大,1980年仅为3241 万美元,到1989年的时候已多达25707.08万美元;此期间中西部平均数分别只 有2607.58万美元和1122.78万美元,而最高时也仅为5259.13万美元和3142.90 万美元,特别是西部地区省份更是远低于东部省份,最高时也还未能达到东部地 区10年前的水平. 在比例上,东中西省份实际利用外资从1983年(缺少中部地区1980-1982年 数据)的77.30:14.65: 8.04演变到了1989年的77.08: 15.77: 7.15,这7年的平均为: 77.14: 15.45:7.41.初期三大区域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变动不大,维持在一个稳定 水平。东部地区由于地域和政策的优势,在引进外资方面一直保持着绝对的领先; 而中西部引进的外资却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两个区域合起来所占的比 例也不及东部的一半.
2.90年代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情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各地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此时国外资本便顺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资本来源.各地纷纷出台各项有利 措施,积极引进国外资本,特别是1992年以后,我国利用外资水平直上新台阶. 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从1991年的36831.71万美元升到了1992年的95895.65 万美元,再到1993年时已高达203650.00万美元;1999年增长到了349348.18 万美元.但中西部地区的增长却远不及东部地区迅速,到1999年两区域也仅分 别为:58389.25万美元和20295.92万美元. 从比例上看,这10年期间三大区域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例更加悬殊, 东部地区90-99年平均78.91,而中西部仅为14.82%和6.27%.其中,1999年 东部地区比重高达81.62%,而中西部两地合计却20%都不到!显然,外商直接 投资在地区间的巨大差异是导致我国三大区域间资金形成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 因素。
3.新世纪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情况
东部地区基于其绝对的区位优势和低廉丰富的要素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商 投资,利用外资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数量的上升,东部地区开始注重 引进外资的质量,进入新世纪以来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中西部地区积极发 展经济,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从表4.6中可以看出,东部 地区利用外资额在不断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引进外资规模也在快速扩大.到 2009年时,三大区域省份平均利用外资额分别为1103551.73万美元、354815.00 万美元和124711.92万美元.
在比例上,东部地区在2004年以前都维持在80%以上,但从2004年以后, 其比重开始下降,到2009年时仅为69.71,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中 西部的比例却是在不断升高,特别是中部地区,到2009年时已分别为22.41%和 7.88%.这得益于我国明确提出的要加大外资优先向中西部投入的引导力度,加 强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与政策倾斜.相关的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 的区域政策的执行虽然没有在利用外资的绝对规模上使中西部地区出现急剧的 良性变化,但在相对规模的扩张上却出现了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