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黑龙江财会2001.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张桂芝 莫文兰
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电算化已经普及,但计算机信息失控、破坏情况日趋严重,从而造成责任不明、相互推卸等问题,其关键在于计算机核算软件存在着密码缺乏牵制性,常用的密码设置方法已不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所以财务管理电算化应提高会计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及对实体信息破坏。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会计改革过程中,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以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和强化自身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对这些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应作出书面文字规定,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有关人员了解处理日常会计事项的政策和方法,也有利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前后连贯。
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规定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3.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扎
4.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
5.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
(1)计算机代替手工填制记账凭证是相当容易的,并且比手工制作的凭证更规范,效率更高。但是难以给查账和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先由计算机填制输出记账凭证,然后由有关经办人确认后签名或盖章、无签名或盖章的视作无效凭证,不得进行账务处理。设置主辅操作员进行两次输入,仅仅是为了防止数据输入时错误,对于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中的差错却无法校正,连事后控制的作用也发挥不了。因此,可直接由主办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操作计算机制作记账凭证,并将数据存入一个隐时数据库中,以便调出修改。同时应对输出的记账凭证确认后签名或盖章,然后交稽核员稽核,对于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稽核员交出纳进行收。付款,并操作计算机将主办会计存入临时库存中的凭证数据转入正式数据库中,以便进行账务处理。
(2)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运行的前提。要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计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程序设计人员还应对数据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数据输入、修改、审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
(1)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密码的源代码和目的代码,应置于严格保密之下,从计算机系统处理方面对信息提供保护,通过用户密码合法查询出该用户不应了解的数据。操作权限(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
三、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主要措施
1.企业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杜绝账户设置不合理、记录不真实的情况,完善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能作用,则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考评。
2.企业必须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
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
3.应发挥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杜绝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虚设的情况。
作者单位:鸡西市路桥建设总公司
黑龙江省农垦第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