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与消费需求的研究综述

丁元(2003)通过对广东1990年以来的消费率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1991-2001 年期间(除1997年外),城镇居民对GDP增长的贡献度都已超过农村居民对GDP增长 的贡献度,并且无论是从GDP总量上还是增量上看,1990年以来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 对广东省GDP的影响程度都在不断下降。作者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导致其消费率 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收入低使得农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档次无法提高,消费需求也无法 得到扩大.针对这一主要问题,作者认为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扩大 居民消费率的最佳手段,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创造很多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为广大农 村剩余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岗位,提高他们的收入,进而扩大消费需求。

周鹏(2003)分析了西部城市化滞后对西部消费实现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他认为, 加速西部的城市化能促进消费的增长、扩大内需;而消费的发展又会培育西部市场,推 动城市化.两者相互推动,会共同拉动西部经济增长.

王建军(2006)认为,城市化、第三产业发展与消费需求扩张存在密切的关系。城 市化具有明显的消费需求扩张效应,城市化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扩大消费需求,通过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消费需求扩张;城市化是中国发展第三产业、 实现劳动力大规模转移、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何海鹰,朱建平(2006 )选取1978-2003年的数据,从定量的角度,采用向量自 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城市化和全国平均消费水平进行了动态性研究,揭 示了两者内在的相互促进方式.消费的增长促使整个社会的支出增加,从而收入增加, 投资增多,整个社会将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现代化的投资,从而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杨帆(2009)在借鉴传统理论中城市化与消费之间关系的塞础上,通过实证分析得 出四川省城市化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两者在短期内却存在失衡, 短期波动在均衡机制作用下使两变量自动向长期均衡调整.长期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 提高通过对消费水平的促进间接促使国民经济发展,并且这种趋势将通过自动调节使其 得以保持。因此大力加速城市化进程对于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有积极作用。

李林杰、王玉静、申波(2009)对河北省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居民最终消费之问的 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主要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与协整分析等计量方法, 检验结果发现河北省的人口城市化与居民消费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却存在 着长期的协整关系.针对这一实证结果,作者认为河北省人口城市化与居民最终消费之 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不表明河北省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扩 张没有任何作用,只能说明这种作用不大,即河北省人口城市化的实质性效率并不高, 导致其城市化效应不显著。尽管河北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了,但本质上的反 应在居民生活水平上的城市化并没有真正提高。

金三林(2010通过分析1997-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收入及人口增长状况,得出 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且对农村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居 民消费倾向下降对城乡居民消费增长是负的贡献,且对城镇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农村;人 口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有较大贡献,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却是负的贡献。作者通过计算 各因素对消费率变动的具体贡献,得出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收入比的下降会导致居民总 的消费率下降152%,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提高(即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能使 居民总的消费率增长约135%,居民总的消费倾向的降低会引起其消费率下降约7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