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我国产险业的发展现状

经济体制改革使风险承担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从原来政府承担风险转变为企业和个人承担风险,也使得企业和个人所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为商业保险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产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目前国内产险业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产险业务持续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自 1980 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了 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国内 GDP 的增长,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4 年,全国保费收入 4318.1 亿元,同比增长 1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达 1089.9亿元,同比增长 25.4%;人身险保费收入 3228.2 亿元,同比增长 7.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 11249.8亿元,比年初增加 2871.3 亿元。保险深度 3.4%,保险密度 332 元。截至 2004 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 11853.6 亿元,比年初增加 2730.7 亿元。保险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数据摘自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于 2005 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所作工作报告)

(2)产险在保费总额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且近几年增长速度明显趋缓。在我国保险业恢复办理初期,产险业务占总保险业务的 80%,但随着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产险业务的比例不断下降,1997 年占总保费的比例首次低于 50%,1998 年更降为 40.05%。而且,寿险近 l0 年的平均增速为 53%,产险则为 24.36%,远低于寿险的发展速度。

(3)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多元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截至 2004 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 72 家。按资本来源分,中资保险公司 31 家,外资保险公司 41 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险保险公司 31 家,人身险保险公司 36 家,再保险公司 5 家。此外,还有 6 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2 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全国共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 964 家。目前保险从业人员达到 200 多万人。 保险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国有和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资保险公司并存、产险、寿险、再保险分业经营、多家公司竞争的新格局。

(4)产险业务险种老化,细分市场开发不力,市场竞争手段单一。自中国保险业恢复产险市场就主要以企业财产险、机动车辆险、货运险为主,多年来一直保持 90%左右的份额。除了企业财产险、机动车辆险和货运险三大险种外,对产险其他险种的开发速度十分缓慢,各种责任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细分市场的开发不力,使得各产险公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仍局限于高返还、高手续费、低费率等价格手段,尤以新公司入市时期更为突出,造成目前我国产险费率远低于国际水平。不仅降低了全行业的承保利润,而且致使许多巨额高风险业务无法在国际再保险市场分出,积累了大量的经营风险,不利于我国民族产险业的长远发展。

(5)国内产险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长期的垄断经营,企业的经营方式粗放,经营目标仍以保费规模为主。市场竞争白热化,降价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市场秩序混乱,忽略企业风险控制,对产险经营中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去年全国保险行业车险业务的全面亏损,仅江苏一省车险亏损便高达 3.9 亿元,车贷险、房贷险的全面退市也是证明。中国保监会虽加大了监管的力度,但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不论对监管者还是经营者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同时随着中国加入 WTO 已渡过三年保护期,外资保险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将对稚嫩的民族产险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对于国内产险公司来说,在国内产险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产险经营中潜在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