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生态资本价值及其评估研究

胡庭兴把生态资本的价值构成要素与具体的生态系统服务要素对应起来。生态资本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其中,直接使用价值通过物质性服务(提供原材料等)体现,间接使用价值通过环境容量和舒适性服务(提供景观等)体现,选择价值通过自维持服务(提供生物多样性等)体现。

武晓明等认为,生态资本价值评估方法可以分为直接市场评估方法(市场分析法、旅行费用法、替代和恢复成本法等)、间接市场评估方法(损失成本法、防护费用法、资产价值法等)和意愿调查法[30]。近些年来,生态资本价值评估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实践。李海涛等人利用“能值理论及方法”评估了阜康市天山北坡中段森林区的生态资本价值。

李世聪等根据可拓集合理论,讨论了生态资本在进行期权交易情况下的价值评估方法及问题。严立冬等人也研究了农业生态资本价值的构成要素并基于C一生产函数建立了农业生态资本的定价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评估研究 上世纪末,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及其评估的研究成为了生态学界的研究热点,也构成了生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备受世人关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开创性研究来自Costanza等人。Costanza等人系统分析研究了全球自然资本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总共分为了17种功能,并基于条件价值法对1997年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得出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年平均值为3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NP的1.8倍fl]。而De Groot等将生态系统的服务分为调节功能、生境功能、生产功能和信息功能等4大类,共23种服务[[34]。而MA的服务分类体系则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4大类,共24种服务[[35]。在评估方法研究方面,Farber等总结了6种可以获得支付意愿的技术方法,即节约成本法、替代成本法、要素收益法、旅行费用法、享乐定价法和意愿调查法[[36]。而De Groot等则归纳了直接市场评估、间接市场评估、意愿调查评估和小组评估等四种方法[34]。

随着科学技术与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能值理论等一些新的技术方法[[37. 38]被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欧阳志云等认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0.488万亿元/年39]。陈仲新等[[40]、谢高地等[41]也都开展了特定区域或典型对象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成果显著。考虑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殊性,陈尚等基于MA的框架提出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指标体系,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4组14项服务[[42]。韩维栋等人评估得出我国红树林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23.6531亿元/年[[43]。

彭本荣叫、杨清伟等人[[45]研究了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张朝晖等[46]、石洪华等47]、郑伟[48]等深入研究了桑沟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显示,2003年总服务价值为6.07 X 108元,2004年总价值为10.5067 X 108元。吴珊珊[49]、王其翔分别评估了渤海、黄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评估方法方面,欧阳志云等归纳为两类:一是替代市场技术;二是假想市场技术[[51]。孙刚则将评价方法分为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52]。有学者对生态服务的物质量与价值量评价做了比较,发现物质量评价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生态过程,进而反映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而价值量评价主要反映生态服务的总体稀缺性[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