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税务筹划探究

 存货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一个企业日常营运不可或缺的一项资产。尽管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对存货盘存制度、计价方法等会计处理方式作出了明确限制,但该规定仍然保留了企业的自主性,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所得税以及企业利益相关方相应决策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企业的财务状况三要素。企业的存货价值通常通过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项目来反映,“存货”项目的金额自然而然反映的是企业期末存货成本。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而选择计价方法的关键在于判断本企业主要材料的价格走势。在主要材料价格持续攀高的情况下,三种方法期末存货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或加权平均法,选择先进先出法高估了企业的净资产。同理,在主要材料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顺序相反,选择先进先出法则低估了企业的净资产。
  
  二、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收入、费用和利润为企业的经营成果三要素,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通过利润表中“营业成本”这一会计科目来反映。与此同时,营业成本的高低又会影响企业的税前利润,进而影响企业利税,最终对企业留存利润产生影响。利润表中“营业成本”项目金额=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进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一方面,期初存货与当期利税成反比例关系,即期初存货计价减小,当期利税增大,若期初存货计价增大,当期利税减小;另一方面,期末存货与当期利税成正比例关系,即期末存货计价减小,当期利税减小,期末存货计价增大,当期利税增大。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企业部分财务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毛利率、净利率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绩评价。比如,在现今物价指数走高的经济环境下,采用先进先出法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实际价值,库存资金占用额度是最大的,存货周转率是最低的,但同时造成了利润的高估,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来说,往往使得企业更加关注实现的利润,而对利润的形成欠缺深入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
  既然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讲如此关键,那么其作用机理何在?企业的财务人员又将如何利用该方法实现合理避税呢?为此笔者以我国批发零售行业上市公司为例进行了研究。
  
  四、实例研究
  (一)批发零售行业上市公司存货计价方法研究
  笔者通过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60家批发零售企业2009年对外报告所采取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了统计,得出了以下分析结果(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批发零售行业普遍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分别占据企业总数的66.7%、30%。这是由2009年整体的物价水平所决定的。2009年全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下降0.7%,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5.4%。一方面,加权平均法可以使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制定决策方案;另一方面,先进先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溢出存货成本、适当节税的良好作用,因此也得到了不少上市公司的青睐。
  (二)两种存货计价方法的作用机理与节税公式推导
  两种存货计价方法的作用机理何在呢?其节税的效果又能否得以量化?笔者采用参数法作出以下分析。
  例1: ××批发零售公司为北方某市一上市企业,近几年来,该企业积极落实财政部及证监会相关政策,建立起了齐备的财务管理制度,持续盈利,发展势头良好。因内部成本涉及公司的商业机密,笔者采取参数法对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进行了下列对比分析(注:c为上年度存货单位成本,p为上年度存货售价,CPI1、CPI2分别为公司1、2月份的物价水平)(见表1)。
  分析过程:
  1.案例假设
  (1)长期盈利性企业假设――只有盈利性的企业才有税务筹划的可能;
  (2)完备的存货管理制度假设――以保证获取信息的真实可靠;
  (3)CPI与企业存货成本及销售单价趋势一致假设――将存货计量与物价水平实现联动;
  (4)成熟稳定类行业假设――具备稳定的市场供求以满足短期内存货生产、发出、结余的一致性假设。
  2.两种计量方法的利润对比分析
  (1)先进先出法下的利润对比分析
   1月份利润=p(1±CPI1)(a1+m1-n1)-[a1c+m1c(1±CPI1)-n1c(1±CPI1)]=(1±CPI1)[p(a1+m1-n1)+(n1-m1)c]-a1c2月份利润=p(1±CPI1)(1±CPI2)(a2+m2-n2)-[a2c(1±CPI1)+(m2c-n2c) (1±CPI1)(1±CPI2)]=(1±CPI1)(1±CPI2)[p(a2+m2-n2)+(n2-m2)c]-a2c(1±CPI1)
  (2)加权平均法下的利润对比分析
  1月份利润=p(1±CPI1)(a1+m1-n1)-(a1+m1-n1)=(a1+m1-n1)[p(1±CPI1)2月份利润=p(1±CPI1)(1±CPI2)(a2+m2-n2) (a2+m2-n2)=(a2+m2-n2)[p(1±CPI1)(1±CPI2)3.综合参数分析
  令a1=a2=a,m1=m2=m,n1=n2=n可得:
  在先进先出法下,剔除通货膨胀后的利润增量=2月份利润-(1±CPI2)×1月份利润=ac(±CPI2-±CPI1)=acΔCPI在加权平均发下,剔除通货膨胀后的利润增量=2月份利润-(1±CPI2)×1月份利润 4.税务筹划分析(a1=a2,得a=n)
  利润差量=1月份利润(先进先出法)-1月份利润(加权平均法)
  即,若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货以加权平均法计价比以先进先出法计价可节税×i (注:i为企业所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同理,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先进先出法的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更加有利。
  
  五、节税公式应用
  下面以龙宇公司为例说明:2011年8月份CPI同比上涨6.2%,环比上涨0.3%。假设龙宇公司年生产钼精粉(45%品位)6 000吨,每吨价格约120 000元,由于供不应求,所生产产品全部售出(成本利润率为20%,所得税税率为25%)。
  解答:由条件可知,每月销售500吨,每吨成本为12×(1-20%)=96 000元,运用节税公式公司每月可节税
  25%=18 000元,效果明显。
  总之,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纳税所得。企业的会计人员在遵守会计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同时,应当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筹划和安排,合理地进行税务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