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
一、前言
从概念上来看,物价变动是指因商品或劳务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的货币购买力水平的变动。而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即在传统会计采用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而并不考虑货币的实际购买力的情况。这种情况存在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计核算结果无法反应市场物价变动情况,生成的报表和数据信息会与当前的实际市场情况有所出入。诚然,在物价较为稳定、货币购买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名义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是较为客观的,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通过传统财务会计方法所计量出的数据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实际情况。这就需要通过引入必要的财务分析手段对财务信息和财务报表的生成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正。
二、物价变动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影响分析
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依据就是可靠的财务报表信息,财务报表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进行财务分析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前文我们分析过,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物价变动影响,导致在资产计价、收益计量和财务信息披露上存在很大偏差,使财务信息使用者难以获得有效的财务信息,进而无法客观估算经营业绩和获得企业偿债能力等具体财务指标,甚至会影响企业投资信贷决策的正确性。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价变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一方面,物价变动会使当前成本与历史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受此影响,货币购买力也会发生变化。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固定金额的货币性资产所代表的商品或劳务数量会有所减少,这将直接导致企业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使企业只能维持基本生产,而难以进行有效的经营业务开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业务的扩展。此外,在物价变动情况下,货币购买力相应有所下降,债权人的购买力也随之遭受一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用贬值后的货币来偿还旧有负债,会产生货币购买力收益,而在资产负债表上这部分购买力收益无法有效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在物价变动情况下,若按历史成本计算,则累计折旧与净残值之和将不再等于购入该资产时实际所需的资金,企业投入资本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反应在会计计量方面,当物价上涨后,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资产账面价值会低于现值,进而导致企业资产价值被低估,出现少计费用虚增收益的情况。
(二)物价变动对损益表的影响 企业收入和费用通常也采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这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当物价变动时,不同物价水平下的收入与企业的实际收入就会有所出入,并最终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信息失真。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价格计量的收入与历史期间内的计量数据存在较大出入,这部分账面价值的增加并不等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而只是由于通胀而带来的计量差异。另一方面,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由于会计处理上仍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这就会出现资产账面价值低于现值的情况,进而导致财务报表中少计了费用,而虚计了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情况,如果企业按照虚计后的收益情况进行股利分派,其所分配的收益很大一部分不是企业实际收益,而是属于企业资产的部分,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能力会出现萎缩,进而影响其整体业绩的提升。
(三)物价变动对财务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影响 当物价发生变动时,由于各财务期间内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有所不同,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实际情况。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之上,实际是在不同计量标准下,将财务事项进行的简单加减,这样得出的财务数据会严重偏离实际情况,并且对财务事项的整体估量缺乏客观性。举例来说,某企业在2010年初的物价指数为100,该企业在年初以100万元的价格购入固定资产,而到2010年末,物价指数变为105,此时企业以200万元的价格购入固定资产。在原始成本会计中,上述不同时间购入的固定资产在负债表内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为300万元,而在实际计量过程中,不能将上述两项固定资产事项进行简单的相加,因为由于这两项固定资产购入时的物价指数不同,因此在计量固定资产总值的时候,就需要根据物价变动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一定的调整。具体的可以根据采取两种方式进行调整:一种是根据年初的价格指数,对年末购入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修正,那么两项固定资产的总价值就为290万;另一种是根据年末的价格指数,对年初购入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修正,那么两项固定资产的总价值就为305万。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原始成本会计使财务报表的某些数据缺乏实际解释性,相应的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财务分析结果也就偏离了财务实际,而财务信息使用者如果依据未经修正的信息来做出财务判断,很可能会出现判断失误,导致决策错误。因此,有关方面必须采取一些具体的财务手段来对会计信息进行修正和调整,从而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降低企业决策风险。
三、调整财务报表信息的手段与方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物价变动对财务信息的客观性以及对各类报表的生成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各类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来尽量消除物价变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客观性,确保企业管理当局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参考信息,进而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提高投资决策的正确性。这不仅对于企业自身的生产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市场经济的问题和国家经济体系的健全也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可适当采取一些会计方法来对物价变动带来的财务进行影响进行调整和修正。
(一)改进资产计价方法 当前,企业通常采用直线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这种方法的弊端就在于在物价变动情况下难以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准确的计量,进而导致成本补偿的不足。根据这种实际情况,可以适当采用加速折旧法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量,这样能够较为客观的分析出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的折旧损耗,较为客观的反应固定资产价值。同时,从纳税方面来看,加速折旧法在前期多计了折旧,后期折旧费用就可以逐渐降低,企业也就能够加快资本的回收速度。与此同时,为防止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固定资产净值偏低,可以在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重估。此外,对于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可适当采用谨慎性原则对其价值进行调整,如在物价上涨时可不予以确认收益,在物价下跌时则可适当的确认损失。
(二)采用客观的标准来对财务报告涉及信息进行调整 由于物价变动,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该种情况,财务相关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加入附注的方式来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更为全面和客观。第一,可根据国家发布的当前物价变化情况对该年度内的物价变动幅度做出评估,并对具体财务数据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二,企业经营涉及的特殊类资产价格变动,可采用国家发布的分行业的价格指数标准进行调整。第三,在对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等重要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汇总的时候,一定要扣除物价变动的影响,以保障财务报告的客观性。
(三)设置物价变动补偿基金 物价变动补偿基金是指根据物价变动幅度定期从产品成本中提取的,用于补偿因物价变动引起的资金流失的一项基金。企业可以通过该种方法来降低物价变动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一,提取综合物价变动补偿基金。可选择采用产品成本作为基金计提标准,以综合物价指数为计提率的方法来进行变动补偿基金计提。第二,提取特种物价变动补偿基金。可选择以各项资产的占比为基础来计提变动补偿基金。第三,可以综合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补偿基金的提取,当然具体提取情况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其具体的经营范围来最终确定,巧妙应用以上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物价变动引起的企业成本补偿不足问题,降低企业利润虚增带来的资金流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