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固定资产修理费会计处理对成本核算影响

一、固定资产修理费会计处理规定
  (一)固定资产修理费会计处理在旧会计准则中的规定 2001
  年《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修理等维护性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按照受益期间,通过“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进行核算,分别计入各期损益。日常修理费用,按照固定资产的用途计入相关费用,确认为当期损益。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属于中小修理费的,金额不大的,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属于大修理的,进行预提或待摊,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会计处理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规定 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简称新准则) 规定,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再待摊或预提。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有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计人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不同会计处理下的成本核算演示
  [例]某企业工厂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另有一个机修车间,该辅助生产车间的各项制造费用发生额直接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该厂根据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并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动力和制造费用四个成本项目,为简化核算流程假设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直接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中,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率为50%,本月甲产品完工370件、在产品180件,乙产品完工350件、在产品100件。2011年3月期初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表1、2、3所示:
  (一)编制各项要素费用与跨期费用分配表 分配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上述费用分配表和其它有关资料,归集机修车间和运输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分别为26278元、18742元,通过交互分配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分配过程表3所示。根据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685.5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6569.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4685.5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569.5
  借:制造费用 40644
   管理费用 4376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4394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20626
  根据上列各种费用分配表归集制造费用,如表4所示:
  将所归集在制造费用明细账上的费用87016元,按产品生产工时进行分配,并从明细账中转出,如表5所示。
  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运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如表6所示。
  (二)企业成本核算过程及其会计处理变动 一是固定资产大修理费不允许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无需编制预提费用分配表。二是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因此进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时,运输车间和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器修理费应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具体计算过程如表7所示。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4685.5
   管理费用 6569.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4685.5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6569.5
  借:制造费用 12182
   管理费用 26268.5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4394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 14056.5
  三是各种费用分配表归集制造费用较之前发生变化,如表8所示。
  将所归集在制造费用明细账上的费用49754元,按产品生产工时进行分配,并从明细账中转出,如表9所示。
  四是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运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进行分配,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种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如表10所示。
  三、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同会计处理对成本核算的影响
  (一)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同会计处理对成本核算要求的影响 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形成产品成本,并在销售后作为产品销售成本计入企业损益,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不应由产品或劳务成本负担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要正确核算成本费用,计算产品成本,须按费用的用途确定。
  从上例中可以发现,若企业生产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可以确认其归属的具体产品或劳务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概计入期间费用。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同会计处理对成本分配方法的影响 固定资产修理费的不同处理方法在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存在以下差别:交互分配,旧准则下机修车间分配给运输车间的机修费用计入了“辅助生产成本”账户,而新准则下计入了“管理费用”账户;旧准则下运输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为20626元,新准则下交互分配后的费用为14056.5元,相差了6569.5元。对外分配,旧准则下计入了“制造费用”账户的数额为40644元,新准则下计入了“制造费用”账户的数额为12182元,相差了28462元;旧准则下计入了“管理费用”账户的数额为4376元,新准则下计入了“管理费用”账户的数额为32838元,相差了28462元;旧准则下对外分配时运输车间运输费的对外分配率为1.375,新准则下则为0.9371.
  新旧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修理费的不同会计处理对交互分配法产生影响表现为:首先,当辅助生产车间涉及机修车间时,交互分配所使用的账户发生了改变,即其他辅助车间分配的机修费用由“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变成了“管理费用”账户;其次,计算其他辅助车间交互分配后的费用时,不再考虑分进来的机修费用;最后,其他辅助生产费用在对外分配率时,因账务处理的变化,计算公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三)固定资产修理费不同会计处理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影响 按照固定资产修理费的不同处理方法,在旧准则下归集的制造费用87016元,新准则下为49754元,相差了37262元。由此导致最终计算出来的甲乙两种产品成本也发生变化:旧准则下甲产品单位成本为249元、乙产品单位成本为347元,新准则下甲产品单位成本为212元、乙产品单位成本为297元,单位成本较之前分别下降了15%和14%。
  由此可见,如果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不作为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进行确认,其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不能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和真实的生产消耗水平,将降低企业成本信息的使用价值,使成本信息不能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