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投入与企业业绩关系研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的R&D投入来培育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近年来,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逐年增高,研发支出占企业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研发投入是否对企业业绩产生积极作用,是否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的业绩状况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决策?即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是否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考察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
一、文献回顾
(一)宏观研究在宏观层面上,国内外学者在研发投入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上结论较为统一,均认为R&D投入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生产率有积极影响。Griliches(1980)根据美国制造业数据、Hall和Mairesse(1995)根据法国制造业数据、Klette(1996)根据挪威样本和Wakelin(2001)根据英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均表明R&D投入对企业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Hu A.G(2001)根据北京样本、吴延兵(2006)根据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也发现R&D对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颜鹏飞和王兵(2004)等学者研究认为R&D投入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单红梅和李芸(2006)研究发现,R&D投入不但对当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存在滞后效应。
(二)微观研究 在微观层面上,可以分为两大研究方向:一是企业业绩对R&D投入的影响,二是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1)在企业业绩对R&D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Scherer(1965)以1955年至1959年福布斯中的448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利润增长与专利权产出正相关,王任飞(2005)研究结果表明盈利能力与企业R&D支出正相关。李丹蒙、夏立军(2008)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在企业盈利状况良好时对R&D投入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前者会增加R&D投入,后者则会减少研发投入;(2)在R&D投入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方面,Klette(1996)等证实 R&D投入对公司业绩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国内对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还存在较大分歧。唐清泉、徐欣、曹媛(2009)等学者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活动对企业盈利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周国红、陆立军(2002)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和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关于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滞后性方面,Lev和 Sougiannis(1996)研究R&D支出与下一年经营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R&D投入的效益具有明显滞后性。Hu,A.G和Jefferson (2003)利用中国北京地区1991年至1997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数据,研究发现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是显著的,并且影响程度随着时间的推延而越来越小。梁莱散、张焕凤(2005)以及程宏伟、张永海、常勇(2006)的研究结果也表明研发投入的经济效果存在滞后效应;但梁莱散、张焕凤(2005)研究结果是研发投入对当年的盈利没有显著影响,对滞后两年的盈利有显著影响;而程宏伟、张永海、常勇(2006)的研究表明,R&D投入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年减弱。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业绩与企业研发强度显著正相关
假设2:企业研发强度与企业盈利显著正相关
假设3:企业研发强度与企业发展能力显著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 选择2003年至2008年度披露R&D投入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手工收集得到896个样本公司,删除ST公司和极端值样本后,最终获得样本809个,其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582个,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227个。本文研发数据来自金融界网站的年度财务报告,其他数据来自于深圳国泰安信息公司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
(三)研究模型 本文从以下方面构建模型进行验证。
(1)企业业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模型1:RDIt=?茁0+?茁1State+?茁2ROEt+?茁3ROEt-1+?茁4Size+?茁5Lev+?茁6CF+?茁7Year+?着
其中:RDI=研发支出/主营业务收入;State为代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虚拟变量,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国家或国有法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该变量取值为0,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取值为1;ROE=净利润/净资产;Size代表公司规模;Lev为资产负债率;CF为每股现金流量净额,为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与总股本之比;Year为年度控制变量。
(2)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模型2:OIRt=?茁0+?茁1State+?茁2RDIt+?茁3OIRt-1+?茁4Size+?茁5Lev+?茁6CF+?茁7Year+?着
其中:OIR代表主营业务利润率,由于研发活动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销售收入的提高或成本费用的降低上,考虑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时采用主营业务利润率更为合理,自变量中引入OIRt-1来控制经济变量固有的惯性。这里RDI分别取RDIt、RDIt-1和RDIt-2三个值,考察研发投入对滞后一年、滞后两年企业业绩的影响。
(3)研发投入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模型3: Growtht=?茁0+?茁1RDI+
?茁2Size+?茁3Lev+?茁4Year+?着
其中:Growth代表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RDI分别取RDIt和RDIt-1两个值。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的平均值达到2.25%,近年来研发强度逐渐增大,但跟国外成熟市场的企业研发强度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仍相对偏低。另外,从国有样本和非国有样本的对比可以发现, 2003年至2008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平均值为1.03%,而非国有股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平均值为2.49%,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明显低于非国有样本(主要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因此本文进行均值方差分析T检验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均值在1%以下水平存在显著差异(t值为-6.618),说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激励显著相对不足。
(二)回归分析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回归分析。(1)企业业绩对研发投入实证结果。从表(2)可以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显著低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当期盈利水平对研发强度均没有显著影响。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前期盈利水平对研发强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业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当期经营业绩显著地影响下期的研发投入。另外,通过回归还发现,负债率在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都与研发强度显著负相关,说明高负债率对研发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财务杠杆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约束作用;企业规模与研发强度显著负相关,小规模企业更有研发投入的自我激励;现金流量与研发投入不显著相关。(2)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实证结果。表(3)列出了检验模型的多变量OLS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当期的研发投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滞后一年的样本中,只有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效益表现出显著的滞后效应;在滞后两年的样本中,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利润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通过比较同期回归和滞后期的回归可以发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研发强度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逐年减弱;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持续性强。(3)研发投入对企业发展能力实证结果。由以上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回归结果发现,研发投入能促进企业业绩的提升,这种效应逐年减弱,因此,为了进一步检验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我们检验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用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来代表企业发展能力。从表(4)可以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样本中,当期研发投入强度与当期和下期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均不显著相关;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中,研发投入强度仅与当期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显著正相关,与下期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不显著相关。研发投入对企业发展能力没有显著作用。
(三)稳健性检验 为考察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进行了以下测试:一是通过Probit 回归对样本选择中可能存在的偏误进行检验,以企业是否披露R&D费用为因变量(DISCLOS),披露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自变量包括企业研发强度、净利润增长率、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结果显示研发强度与投资数据披露指标显著正相关,本文样本选择不存在偏误;二是剔除三倍标准差以外样本的方法来处理异常值;三是加入ST公司进行回归,以上各表研究结果不变;四是在模型1检验企业业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时,使用ROA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来代替ROE,使用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替代每股现金流量,回归结果不变;五是在模型2检验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时,使用营业利润率来衡量企业业绩,回归结果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四、结论
本文以2003-2008年度披露R&D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R&D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1)企业业绩对R&D投入的影响。当期盈利水平对研发强度均没有显著影响,研发投入受前期企业业绩的显著影响,即企业业绩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2)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当期的研发投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只有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但滞后期只有1年,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没有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滞后效应。即研发强度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逐年减弱,R&D投入短视行为明显;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持续性强。(3)本文还考察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发现非国有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仅对当期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有显著正影响,与下期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不相关;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与当期和下期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均不相关。(4)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是民营企业)研发强度显著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从事R&D活动的自我激励更强;高负债水平对研发强度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高财务杠杆会对研发投入产生约束作用;企业规模与研发强度显著负相关,小规模企业更有研发投入的自我激励;现金流量与研发投入没有显著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