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社会与舞蹈创作探析
商品社会对于舞蹈创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条件下,一些舞蹈作品因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有一些舞蹈作品却只为获得一些眼前的利益而粗制滥造、低俗浮躁。如何在商品社会条件下,把握舞蹈创作的发展方向对于繁荣舞蹈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商品社会下舞蹈创作的现状
21世纪是绚丽多彩的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充斥着这个社会,面对着令人眼花缭乱、色彩缤纷的奢侈品,不少人觉得那是象征自己身份地位的物件,他们可以每天宅在家里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辛苦攒下好几个月的工资只为买一个LV的小包包,仅仅是因为LV的品牌效应。如今的一些电影,明星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大,特效越来越奇幻,内容却越来越空洞,往往令观众觉得其不知所云,走出电影院头脑中什么都没有留下。在物欲横流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个别艺术团体为了迎合一些观众的低级趣味和票房收入,抱着浮躁、速成的心态创作出一些粗制滥造、庸俗低调的舞蹈作品,污染了舞蹈市场的艺术氛围。
镜子可以照出一个人的胖瘦美丑,舞蹈也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现今有些舞蹈(舞剧)充斥着商业因素,人文精神淡出,真善美缺乏,取而代之的是没有什么社会价值,徒有现代艺术包装的仅仅靠高投入、大场景或者演员相貌以赚取票房的低俗的所谓新潮舞蹈作品。在商品社会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究竟什么样的舞蹈作品才是新世纪舞蹈创作正确的发展方向;艺术家们如何应对商品社会的优胜劣汰让自己的艺术作品发挥光芒照亮舞台;人们在复杂的商品社会中能否正确判断真善美的艺术作品并加以欣赏,陶冶情操,进而受到教育。这些都是新世纪舞蹈界面临的新问题。笔者对新世纪的舞蹈现状进行了探析,认为虽然一部分舞蹈作品存在这样哪样的问题,但舞蹈的主流仍然是健康向上的,并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突破。
1.舞蹈创作包容多种创新元素,利用高科技为其添光增彩。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从而使得人们的审美要求也节节升高。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新、奇、特的舞蹈作品,舞蹈家在创作舞蹈作品时除了有明确的主题,还必须根据自己的审美思想、审美观念,运用高科技的场景变换或是音乐的高潮迭起,配合舞蹈的发展结构模式,使它们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给观众以景真、情深、意切之感。
例如这几年的春晚舞蹈作品,2007年的《小城雨巷》运用了舞台活动布景,将诗情画意的小城景象进行了完美的呈现;2008年的《飞天》运用了LED显示屏和右腿的捆绑固定,神奇地演绎了仙女对抗地心引力飞仙的奇景;2009年的《蝶恋花》采用了彩绘、铁架固定和投影技术,似乎看着成百上千的蝴蝶在花蕊间翩翩起舞;2010年《荷塘莲语》运用了3D的视觉效果,仿佛人们置身于荷塘中与精灵们共舞一般。这些作品都是运用了高科技或是其他的一些创新元素,将舞蹈和整个舞台融为一体,令每一个舞蹈都散发出灵性的光芒,称得上是人们视觉视野下的奇观舞蹈。
2.艺术家的创作更加注重真善美的弘扬,承载更多的人文精神。舞蹈绝非仅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真正的文化“体现”。①现时期的舞蹈想要推陈出新,创作出一部有“深度”的作品,给观众留以深刻的印象,并不是仅靠“高技艺”来赢得的,最重要的是要承载更多的人文精神,表现真正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们经常说舞蹈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在当下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精神、民族气质。一个时代的舞蹈创作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层次,所以舞蹈家在创作舞蹈作品的时候必须要在把握住时代脉搏的基础上,衡量作品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回报两大因素,力求在平衡的大基调中突出作品的真善美,追求理性高度,让观众在欣赏之余更多的是接受到精神的洗礼而非感官的刺激。
舞蹈既是动态的艺术,又是静态的艺术。舞蹈演员们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用自己的身体表现着舞蹈的灵魂,传达着舞蹈的真谛,他们是音乐殿堂里的诗人,在另外一个世界演绎着我们繁杂的人生;然而一个好的舞蹈作品,在音乐停止的那一刻,舞蹈动作驻足的那一秒,人们的思绪也随之留在了那里,或是为舞中那强悍的民族气魄所打动,或是为舞中那感人的民族情感所动容,亦或是被铮铮铁骨的军人气质所震撼。总之,那一抹情绪永远地停在了那里并且久久挥之不去,这便是舞蹈留给人们的理性思考。
2009年春晚表演的《千手观音》之所以能够一举成名,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个的舞蹈作品,分分激励人心,秒秒拷问灵魂,舞蹈通过对观众非常贴近的观世音这一“求真、至善、尚美”化身的刻画,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的思考,成为了百姓们精神世界的甘霖。
二、如何在商品社会条件下发展舞蹈事业
在新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下,如何在商品社会条件下发展舞蹈事业,是中国舞蹈界的新课题。
1.发展文化产业,以经济角度为舞蹈艺术开拓新的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的文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产业结构逐渐构建起来,舞蹈在新时代、新文化、新背景下,要更好地生存下去,完成自己的社会使命,就必须依靠自己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断发展创新,以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带动舞蹈事业的繁荣。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通过舞蹈节目赢得高收视率,不仅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而且受到各大广告商赞助商的青睐,有些甚至还通过发送短信使得移动联通电信的营销商们获得高额利润回报,从而为社会各界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比如湖南电视台的《舞动奇迹》、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等娱乐节目,他们利用明星们和专业舞者进行搭档同台演出,利用明星的粉丝效应和舞蹈本身的超强艺术感染力,不仅仅为社会创造了经济效益,还为舞蹈的普及做了巨大的贡献,让观众们认识到即使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也可以跳舞,舞蹈是心灵的舞蹈,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全民皆可舞蹈。
2.正视东西方文化交流,打造民族精品成为世界精品。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不同价值体系、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交流和撞击是必然的。在这撞击中,中国舞蹈必须立足本土,进而向国际接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舞蹈在推陈出新时必须首先树立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打造出自己的文化精品,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传达更多的民族精神。
张继刚作为“紧扣时代旋律”的舞蹈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于中国的民间舞蹈进行了现代化的转化。他对民间传统舞蹈语言的重建从审美的突破带来了中国舞蹈观念的突破,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间舞蹈在外来冲击下的某种焦虑。舞剧《一把酸枣》,用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晋商人物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博大精深的晋商文化,抨击了古代封建社会的伦理制度,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舞剧不仅在国内各地巡回演出,获得票房的高收入和人们的高评价,还受邀到国外进行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使各国民了解和认识到中国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笔者认为要在商品社会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舞蹈,不仅要靠艺术家们的艺术创新,还要加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投资力度,使舞蹈事业发展有更坚实的政治和经济保障;加强各地方对民间舞蹈的保护和继承,令民间舞蹈这一宝贵遗产发扬光大;不断提高观众的欣赏品味,提升整个社会文化水平和审美趣味。只有这样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舞蹈,发展舞蹈,才能使舞蹈这一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园地中绽放更多奇葩,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添光增彩。
结语
由上可见,商品社会虽然给舞蹈创作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更多地是给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舞蹈艺术家只要把握时代脉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艺术家的良心,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作品,使中国的舞蹈之花遍地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