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煤矿机电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都将从煤矿的五大系统到采、掘等一整套机械设备及相应的电气设备称之为煤矿机电系统。而利用企业的管理理论对煤矿企业机械系统的人、财、物进行科学管理,使之发挥最高经济效益的全部活动,通常称作“煤矿机电管理”。
机电管理作为煤矿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最近几年来煤矿企业形势好转,我国煤矿企业高效集约化生产的发展使煤矿机电设备得到迅速发展和全面推广,使得煤矿机电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矿生产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也给机电设备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形势下,我国煤矿机电管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由于一些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培训不到位,使得矿井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和电气、电缆、防爆检查等专业化管理小组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虽然大多数煤矿企业都成立了安全教育培训机构,但收效甚微。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也是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煤矿许多设备均处于服役期限的后半段甚至超期服役状态。由于少数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严重违章操作,使得机电设备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损坏。这样,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了许多隐患。另外,有一些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没有做到标准化、精细化,使得机电设备该维修的不按时维修,该报损的不报损,其结果会出现安全事故隐患,极大地阻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目前煤矿企业已对机电专业人员和能熟悉操作机电设备的技术工人失去了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得原本不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分布越来越少,人力资源越来越匮乏。所有这些现状都需要煤矿企业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摒弃旧的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机电管理制度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力保障煤矿企业的集约化生产,推进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一、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创新策略
1.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的机电设备管理。在实施煤矿企业集约高效生产的战略中,只有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的机电设备管理,才能促进煤矿企业核心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提高。在创新机电设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工作中,机电管理人员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1)牢固树立“机电设备为生产服务”的观念。坚持对机电设备超前谋划,保证机电设备按时到煤矿的各个工作面正常衔接,实现机电系统能力的最大化和设备配置最优化。(2)对每个工作面的设备都要拟定出工程网络图,并在地面进行配套安装和调试,以保证机电设备到井下后安装调试一次成功,使机电设备按时投入生产。(3)对机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每一个工作面的机电设备安装试产成功移交到生产部门进行转动后,机电设备管理人员都要对本工作面所用机电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特点、性能等进行汇总,大到采煤机,小到每一个部件,包括图纸、使用说明书及注意事项等都要进行登记记账,还要编写《综采设备工作面手册》,将自己管理的所有设备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出,做到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2.做好点检点修工作,创新设备“零”故障管理。面对机电设备老化,工艺不足和满负荷运转等一系列对机电设备管理的不利因素,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应做好点检点修工作,以创新设备“零”故障管理为主线,坚持设备维修管理、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三管齐下。围绕提高设备功能,利用效率和技术含量来创新机电设备管理机制,并融合设备状态检测、故障诊断、预知维修等设备管理方法,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技术、检测技术、维修技术,以及人员素质、绩效评价、持续改进的有机统一,为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基建技术改革齐头并进提供强有力的设备支撑。从而使机电设备整体运行效率尽可能地接近设备系统在理想状态下的最大能力,为煤矿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推行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状态监测维修。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设备大量涌现,而现代化设备的特点是精密度高但结构复杂。由于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停产,而停产就会给煤矿企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怎样提高机电设备的预知性,对设备进行预知性维修,减少设备周期维修费用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做法:(1)加大培训技术队伍力度。目前,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与操作、维修人员大多数对设备诊断技术了解的少,所以,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采取委培、函授、讲座、培训班、技术交流、现场会的形式,对这些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为煤矿企业培养设备诊断专业人员。同时,还可以采取操作表演、技术比武、职工培训等形式,现场培训维修、操作、管理人员。(2)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单位协调配合。煤矿企业可让设计单位为制造单位提供研究成果和信息,制造单位为使用单位进行机电设备状态监测维修提供方便,使用单位向科研、设计、制造单位反馈生产实践,不断改进机电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效果,这样的“一条龙”服务可以使高效率的机电设备锦上添花。(3)搞好试点,以点带面。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煤矿产量的多少、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及设备的重要程度等,对设备从综采设备、掘进设备、主提升运输设备、主供电设备到一般设备,逐步推行设备状态维修,以全面提升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二、加强煤矿机电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强化设备生产过程管理,减少机电设备维修量。煤矿企业机电管理部门要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材料消耗控制制度,建立各项机电设备修理成本费用台账。这样做能使制度完善,台账清楚,便于为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准确数据。(1)建立健全机电设备修旧利废、以旧换新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设备修旧材料投入。机电设备在维修时要做到修前预算、修中控制、修后算账。每次大修以后进行前后比较,是否节约了修理成本,是否有浪费行为,要始终坚持以节约为主,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同时,对应报废的机电设备要进行清查,能利用的进行修理或技术改造后继续使用,不能利用的机电设备要进行登记以旧换新,这样做,能节约生产成本,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2)做好新设备安全运转工作。煤矿企业新设备投入使用之前,要由专业领导布置并贯彻使用维修规程,生产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操作规则,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合格后方可上岗。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管理工作,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修,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3)加大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笔者认为: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与生产管理部门要联合管理,大力开展“落实责任,实现三零”的主题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三零”是指全员零违章、工区零事故、企业零工伤。同时,煤矿企业领导应深入生产第一线查隐患、堵漏洞,将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加强责任落实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了,经济效益也就大大提高了。
2.在机电管理中强化班组核算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班组核算管理是煤矿企业全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核算管理是指企业在实行内部成本的基础上,将机电设备使用的费用、盈亏、质量、安全等责任指标进行分解到班组和个人,以此来控制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创新管理方面,笔者建议,煤矿企业应进行“四级”管理机制。(1)建立以财务为主的成本管理中心,具体指导和运作。(2)各区队根据煤矿经营计划及生产情况对班组下达机电设备精细管理指标,实行日清月结,严格落实费用指标。(3)各班组根据管理费用控制指标将机电设备所需的材料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4)区队、班组、各工作岗位按指标控制各自的材料费用,并及时反馈信息。这样层层管理,一级向一级负责,就能确保机电设备高效平稳运行,既节约原料又能提高生产效率,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3.充分认识机电管理与经济效益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众所周知,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的任务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保持设备完好。机电设备管理部门要利用修理、改造和更新等手段恢复设备的性能,充分发挥设备效能,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设备在生产中安全运行,促进企业生产持续发展。这是由于煤炭企业要发展就要生产,而机电设备是生产的基础,没有设备就无法生产,没有生产企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因此,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协助支持企业决策层与机电管理部门按市场经济要求不断调整企业内部机电管理制度与体制。企业在经营机制改革中,机电设备管理的地位和职能也必然发生很大变化,许多煤矿企业在改革中,原有的设备管理部门取消了,与其他部门合并了,管理职能也发生了变化。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要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决不能消极等待,在机电设备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使设备资源得到最充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使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搞好了,就能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助一臂之力,就能完成各项生产指标。各项生产指标完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就会快速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了,煤矿企业就会出现勃勃生机,在煤矿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做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对机电设备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笔者希望业内同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为企业的进步、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高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