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对商业银行加强社会责任管理的几点思考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谈到银企关系时强调,银行要同企业更好地联系,金融家应当是企业家,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而应该是伙伴关系。一时间银行再次被推上风头浪尖,关于银行“暴利”、“乱收费”的声讨甚嚣尘上。笔者以为,近年来商业银行之所以饱受社会诟病,与商业银行整体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有关。温总理指出的“银行与企业应该是伙伴关系”,也是对银行要为客户创造价值,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社会责任管理,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一、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应该承担特殊的社会责任
  银行是企业,但因其行业特殊性又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因此商业银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其特殊性。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给出了较为宽泛的定义: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中,对银行业社会责任概括为:对其股东、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政府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为促进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应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与慈善责任,并划分为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个层次。上海银监局在《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中则对银行业社会责任进一步细分为7个方面:维护股东合法权益,公平对待所有股东;以人为本,重视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反不正当竞争,反商业贿赂,反洗钱,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秩序;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社会金融服务,促进社区发展;关心社会发展,支持社会公益事业。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企业,除了要履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责任外,更要积极履行其特殊的社会责任。商业银行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要积极培育社会公众的金融、信用和风险意识;要积极倡导“绿色信贷”,通过财务杠杆和利率工具等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要关爱员工,提升员工价值。
  二、当前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几个误区
  (一)重“社会责任”,轻“经济、环境责任”
  银行的企业社会责任至少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商业银行往往更多的关注于金融教育宣传、慈善捐赠、反洗钱等社会责任的层面,对经济责任、环境责任的层面关注不够。受利益驱动,商业银行普遍喊着“追求股东回报”的口号,强调“议价能力”,实质上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和自身利益最大化。当前“企业融资难”问题,其实质是微小企业融资困难,商业银行的大企业、大项目情结永垂不朽,支持“微小企业” 只是一句空话,开展“绿色信贷”也仅仅是一种宣传而已。
  (二)重“政府、股东利益”,轻“员工、客户利益”
  我国的商业银行大都是国有控股,主要股东都是政府或国企,高管都是由政府任命,因此商业银行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护政府和股东的利益上,而对员工、客户和社会公众的关注不够,损害客户权益、侵害员工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霸王条款”、“取款机”事件经常出现报端,员工携款跑路、内外勾结作案的事件也屡见不鲜。某中资银行曾经在新《劳动合同法》生效前夕大规模辞退正式员工并强行转为派遣制。以上诸多事件折射出商业银行对各利益相关者态度的迥异,缺乏为客户创造经济价值的意识,对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未做到充分关注。
  (三)重“面子工程”,轻“文化渗透”
  对一些商业银行而言,履行社会责任往往是受监管或公众压力而不得不为之。多数社会责任行动也只是注重形式上、表面上的内容,成为 “面子工程”,借此提升自身社会形象,追求广告效应。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更是变相宣传或是为满足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要求而已。
  三、商业银行加强社会责任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战略管理,完善顶层设计
  董事会应将自觉履行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理念根植于企业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使之成为一种理念,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行动,或者一场运动。管理层要深入研究和落实社会责任工作,加强培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把社会责任战略演变成实际行动。
  (二)加强组织保障,建立长效机制
  社会责任管理应该由董事会负最终责任,可以参照交通银行的做法,在董事会下设立负责社会责任管理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在董事会办公室内设立社会责任工作团队,作为社会责任日常管理和信息披露的工作机构,负责社会责任的规划实施、信息收集与报告披露等;管理层应明确各部门、各分行负责人为本单位社会责任管理第一责任人,并安排专人作为社会责任管理联络人,定期向董事会办公室或董事会秘书报告社会责任管理信息,保证社会责任报告的准确完整,实现社会责任管理的制度化与常态化。
  (三)统筹兼顾利益相关方权益,构建社会和谐
  董事会各项决策应均衡处理与政府、股东、客户、员工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可厚此薄彼。要真正树立服务意识,持续为客户创造经济价值、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将员工的利益放在与股东、客户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来考虑,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让员工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四)完善信息披露,接受社会监督
  商业银行应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中介进行独立的外部评价,以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客观性和可信度。同时应建立完善与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渠道,自觉接受股东、员工、客户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评价。一方面让他们充分了解商业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工作,获得理解和支持,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促使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完善社会责任管理,树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提升商业银行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