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近年来,因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进而引发企业破产的案件激增。比如,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华盛顿互助银行、通用汽车、大农、真露、飞龙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破产,这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如何有效的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即因介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是由于不确定因素导致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度量性、双重性等特点。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控制风险意识淡薄的状况。通过剖析发生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企业,可以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问题。当企业资金短缺时,管理层首先想到的是借款投资,而不是去充分的考虑资金成本与投资收益的关系,以及借款期限与投资回收期的匹配度问题。财务部门负责筹款,业务部门只管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投资,盲目决策给企业日后的经营埋下了定时炸弹。等贷款到期时才发现投资尚未收回或投资收益不足以偿债,陷入了更深一层的财务危机,再想办法借款,进入了恶性循环,形成拆东墙补西墙的作法屡见不鲜。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一)增强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经营就会存在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树立为企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财务风险的信息管理
时刻关注国家的宏观政策,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例如2008年人民币升值时,出口对于外贸企业来说盈利明显的低于人民币升值前,企业可以转变经营思路,通过进口内销或来料加工赚取加工费的方式规避原材料部分的汇率差额来增加企业的盈利点。同时广泛收集同行业的经营资料,调研企业的市场环境,明确客户的需求,针对客户的需求开发新业务。并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价,建立客户档案,将客户按资信分为ABC三挡,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营销政策,既扩大营业额又能避免坏账的发生。对比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并进行优势劣势分析,取长补短,立足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杜绝只看眼前不着眼于未来的短期经营行为。
四、加强内部控制,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风险控制委员会
建立以总经理为首,财务、业务、法律等各专业骨干人士为成员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形成风险责任机制。促使经营者与出资者目标的协同。企业投资决策前应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测算投资收益率。只有预期投资收益率大于资金成本时,该项目才值得投资,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风险控制委成员都要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投资决策的成败与表决人员的个人收入相挂钩。在重大款项的支付方面实行财务联签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业务的洽谈以及合同的拟定过程,提出税负率最低的业务处理方式。对业务人员实行经济效益考核,将企业对其投入资金的成本费用、获得的收益、资金的回收与业务人员的薪酬相挂钩,形成人人关注投入产出,积极回收资金,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局面。避免业务人员只管花钱不管赚钱,财务人员只管记账不管业务运作流程,企业只管盲目负债扩张规模不重投资回收的局面。当资金相对紧张,又存在多个投资项目时,选择投资收益率最高,资金回收最快的项目实施。
五、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投资者的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通常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企业承受的财务风险比较适中。当存在多个筹资方案时,可利用收入无差别点法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法来确定最佳的资金结构。适度的负债经营对企业是有利的,当资产收益率大于债务资金成本率时,企业会因利用负债而产生杠杆效应,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外部资金的筹集方面,应当根据流动项目的需求确定短期贷款额度,根据固定资产等长期项目的需求确定长期借款的额度。做到项目投资的回收与借款资金的偿还期限相匹配,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六、全面发挥预算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职能
将投资预测的现金流量、经济效益纳入预算管理。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适时监控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每期期末将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发现偏差时及时查找原因,纠正偏差,使投资业务按既定的目标顺畅运行。项目终结时,将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偏差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为后期同类业务的开展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企业应将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作为经营中不断探索、常抓不懈的工作来实施,不断的改变、创新经营思路,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