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多层次资本市场下的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式进入我国资本市场,构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虽然还不成熟,但是已经起到了对我国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了。相对于资本市场中的“香饽饽”——大中型企业,小企业想要融资就显得有点困难重重了。
  一、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
  其实,小企业融资难,融资环境不好,并不是我国的专利。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世界银行就曾经就小企业融资问题展开专项调查。调查的结论显示困扰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分为四大块:融资约束问题、监管约束问题、非融资性性投入约束、成本约束。这些问题对于小企业来说,也不仅约束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它们的存在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小企业本身就不比大中型企业,资金流动比较小,规模也不大,交易在金融体系中显得微不足道,这些内在的特性,导致小企业在制度最健全的金融体系中常常受到限制,即使是融资活动也不例外,给人一种小企业融资难的表象。
  (1)小企业每次贷款的规模比较小,而单笔贷款越小成成本就越高,相反亦然,而且银行更倾向于大企业,不想把钱贷给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
  (2)小企业不注重档案的管理,往往是需要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临时拼凑的经营资料可能并不能取信于人,而且诚信记录也不是那么让人眼前一亮,进一步使贷款成本提高了。
  (3)单就小企业来说,即便是成长性非常好的创业型企业,融资风险也很大,因其创业失败率较高。
  (4)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层次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有点单一,只有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满足不了我国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要想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变的成熟,还需要有场外交易市场和直接产权转让市场等。
  (5)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融资市场的状况有一定的理性要求。为了降低他们融资的风险,增大获利的空间,或者保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会提高融资的要求,对小企业提交的融资申请更是严格。
  因此,这是引发小企业的“融资难”表象的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资本市场不成熟导致,真正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企业“融资难”。
  二、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措施
  (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通过向国外学习,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以后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多加注意:
(1)完善已有的交易所市场,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方向进行定位,确定其发展方向,例如可以让上海证券交易所称为中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使深圳证券交易所以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为参照,建立小型股市场。
  (2)深圳的小型股市场要想成为继美国纳斯达克之后运作最为成功的二板市场的典范,就必须建立独立的资本交易系统,这与创业板市场运作成功密切相关。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长期、稳定并且渐进式的发展。
  (3)加快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同时,与之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基础设施等都要逐步完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和郑州、沈阳、山西等省会城市开设柜台交易市场,使中小企业可以更容易融资;另外,将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转为我国电子公告栏市场,发挥其更大的价值。构建外场交易市场,不但可以为两大交易所培育上市资源,还可以加强交易所市场、小型股市场、外场交易市场和电子公告栏市场的联系机制,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广泛的途径。
  (4)可以建立地方性的柜台市场,也可以由全国各地的地方性产权交易所与技术交易所转型改造而成。
  (二)建立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模式
  我国还需要建立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相匹配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单位中央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之间的合作,增强各监管、金融单位间的政策协调。于此同时,金融行业内部也需要一步步建立完善金融内部控制制度。这样一来,可以使我国形成一个以证券交易市场为主,二板市场和区域性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不同的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使其有不同的融资方式,保证企业可以在融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金融企业的利益也不会被损害。
  我国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体系,可以学习美国的分层监管,其优点很显著:节约监管的成本,提高监管的效率,有限的监管资源可以保证被充分的利用。由于我国与美国一样,地域辽阔,中、小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统一监管的监管成本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市场效率也不高,所以我国金融监的管模式也可以转向分层监管和多元化监管。
  (三)改善国家整体的融资环境
  投资者对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优化股权方面不可替代,而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在公司治理中充分发挥本应该起到的外部监管的作用。其投资策略大多为被动投资,很少能通过执行治理公司而得到投资的盈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金融机构融资的积极性,增大了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当务之急,改变现有不利于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参与改善企业治理的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