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新会计准则下的无形资产会计与税收差异协调

一、无形资产的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范围上的差异
  首先,投资性房地产里因为出租或只是为了地价增值才拥有的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土地使用证在最新会计准则里面是独立应用在3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可在税法里却没有将它单独划分出来,是用了无形资产这一说法。第二,商誉在最新的会计准则里是区别于无形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的,这有别于税法将其列为无形资产的界定。如:企业商誉在会计准则中每年都必须要做减值测试,可在税法中却是不允许在税前就罗列减值准备的,只有因为企业整体产权转让或者清算结业时才可以扣除减值。
  (二)无形资产在计量中的差异之处
  1、外购所得的无形资产
  购得无形资产时的现值跟真正支付的金额间的差价,除了根据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内容予以资本化之外,还要在规定的信用期间里运用实际利率加以摊销,并计入到当期损益这一项目中。可在税法中,其成本则是将购买价款、整体支付税费以及直属于能让这一无形资产实现预定目标的其它支出费用作为计税的一大基础。这两种规定不仅使计量的基础不相同外,还使得摊销的方法存在显著的不同点。
  2、自行研制开发的无形资产
  最新的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研制开发支出费用做了规定:必须要用“研发支出”的账户来归集汇总。其中在研究期间的一切支出都属于费用化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期间的支出费用只要是按照资本化条件来实行的就可做资本化处理,不是的就计入到当期损益中去;剩下无法区分的就当作管理费用。在税法中却规定如下:企业研制开发的无形资产通常是以开发期间在符合资本化全部条件之后一直到可运用前所发生的一切支出费用作为计税的基础,而将研究阶段的一切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得到的无形资产
  如果交换是没有商业实质的话,那么最新的会计准则就将换出资产的面值及支付的税费当作换入资本所花的成本费用,不管有没有支付补价,统统都不确认为损益;然而在税法里,却将换出资产计税的价格跟计税基础间的差值当作纳税所得费用。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差异
  首先,新会计准则将确实无法合理确定经济利益期限的无形资产当做使用寿命不能明确的无形资产,进行不了摊销,只可以在期末的时候做减值准备;可是在税法中,对于摊销项目时间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按不低于十年进行摊销。其次,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年终应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使用寿命和摊销方法的复核,若两者同以前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方法和摊销期限,并且无形资产的摊销寿命是可以改变的,然而在税法上一旦确定了无形资产的

摊销寿命就不能随意改变了。
  二、在会计和税法中,无形资产差异化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一)提高了纳税及征税的成本费用
  从一位纳税者的视觉出发,因为会计准则跟税法间存在的差异性,让同一个纳税者因为受到不一样制度的制约而增加了财务核算和纳税调整的成本。从征管方的角度考虑,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使得监管税务部门需要把大量的工作花费在查证纳税人申报数据的真实性上,这就意味着征管成本的增加。
  (二)为企业避税和财务舞弊提供了可趁之机
  新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以及税法本身存在的漏洞等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存在着疏漏和不严密之处,从而为个别企业避税和财务舞弊提供了可能。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调减会计利润,使得应纳所得额远远低于实际会计利润,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三)增加了纳税人的涉税风险
  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纳税人和征管部门之间的对立,使得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出入。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可能因为一些非,主观性的原因而让征管部门认定其是为非法的避税行为,从而提高了他们涉税的风险性。
  三、无形资产在会计及税收差异性上所做的有效调整
  (一)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
  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和税法是由不同的管理部门制定的,所以加强这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强管理和合作,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甚至是不合理的差异,减少征管部门和纳税人的成本。
  (二)放宽税法对整个企业选用会计政策的底线
  随着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的不断合作与交流,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我们可以适当放宽税法对整个企业进行无形资产摊销时的底线。比如在税法里设置的摊销时间确定不了的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大于十年的时间进行摊销,就不利于企业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三)增加涉税信息披露
  现代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相关机构遇到的难题如下:投资者或者债权人更加关注会计信息整体决策的适用价值,可政府跟相关机构却更注重会计信息整体可靠性价值,如果涉税信息的披露不够,那么不仅投资者、债券人不能充分了解企业和税款征收的相关信息,而且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征缴和监督方面也会困难重重。所以,增加涉税信息的披露实际上是双方受益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