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完善对策
21世纪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稳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事业单位作为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担负着改善居民生活、提供优质社会文化服务及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任务,管理好日常运营中资金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目前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及机构设置的复杂性,难以有效运用内部资金,因此,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成为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事业单位特点
(一)提供产品或服务具有公共性
事业单位作为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及服务来满足当代人对教育、文化等事业的要求,为广大人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去充实自己,正如教育事业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国民的素质,还培育了广大的知识分子,为社会储备了大量的精英及中流砥柱,引领时代发展。此外,文化卫生事业单位的崛起展现着新时代居民的特殊风貌及文化底蕴,关系到居民切身的生活氛围,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医疗事业更是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完善的医疗机构体制就无法保证居民强健的身体素质及精神风貌,可见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部门设置复杂性
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要求其内部部门设置的完备性,人员设置要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内部的复杂性即表现为人才储备的到位,更表现为内部分工的细致与明确。但与此同时,内部机构的复杂性也导致了事业单位办事效率低下,内部员工福利优厚且官僚倾向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可信度及人民拥护度,造成事业单位内部职工借权谋私从中获利。
(三)资金来源多样性
事业单位受国家机关批准授权成立或由社会组织发起成立,不以营利为目的,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有持续的资金来源,国家拨款及社会募集资金支持了事业单位的持续运营。目前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居民素质及生活水平,事业单位受到来自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并获得大量来自国家的拨款及社会各界捐助的资金,造成事业单位内部资金链充裕,内部员工积极改善自身福利,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又由于资金管理不善,未能充分利用,使得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内部核算机制尚不健全
事业单位内部核算机制尚不健全,会计核算管理不明晰、固定资
-
产漏查、资金流向不明显及大量浪费给事业单位造成严重损失,也影响了其工作效率。
1、资金收支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事业单位作为一个内部庞大的组织机构,管理程序复杂,从而导致资金运动的复杂性。另外资金来源的广泛性,资金用途的多样性,加重了事业单位管理资金的难度。尤其现在事业单位资金充足,各种国家拨款及部门捐款等,造成事业单位资金闲置。但目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大量资金流动方向不明确,造成资金在使用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部分部门打着各种幌子骗取资金的使用权,或者滥用违法发票等骗取事业单位资金,给国家或单位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2、固定资产缺乏核算及报销单据不严格
事业单位往往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有的单位几乎很少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与盘点,且未按会计要求进行登记,造成对固定资产的估计失误,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为获得个人收益,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提供的单据往往具有造假嫌疑,而工作人员在报销业务时往往粗心大意,不仔细审查,造成部分资金流失,损害了国家及人民利益。尤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往往出现比较拥挤,过多报账人员给内部职工造成很大压力,因此部分员工在工作中往往疏忽大意,部分不符单据给予报销,造成事业单位资金流失。
(二)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目前,事业单位尚缺乏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造成内部缺乏约束机制,不利于事业单位加强管理。某些部门借用一些办公名义,过度消费,而没有一套完备的约束制度,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也有些单位制定了一些简单的财务制度,遇到具体问题不能及时应用,对于财务预算、财务审核、财务管理等更是不在其内,因此,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成为未来完善财务管理的必有之路。
(三)财务人员管理不到位
事业单位内部机构的复杂性及人员安排的不合理性,以及新技术革命对事业单位管理及工作范围的大大拓展,造成事业单位部分员工不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事业单位作为服务性质浓厚的单位,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但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质普遍不高,对待人民群众态度傲慢,严重不符合国家建立事业单位的初衷。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位谋取个人私利,给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不良影响及损失。也有部分员工依靠自身所在岗位,对待其他职工及顾客不予重视,恶劣的态度对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妨碍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整个事业单位缺乏一套完备的监督机制,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构运作欠佳,整体缺乏改革动力,也使得部分失误不易被揭示,造成事业单位进步缓慢。只有良好的监督机制的确立才能有效地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的调整,监督内部资金流向、监督内部职工工作态度、定期进行人员考核、完善内部核算机制、监督人员培训,整
个监督工作的落实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质量,也是推动事业单位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及改革缓慢问题,因此,加强内部监管不容忽视。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对策
(一)完善会计核算机制,成功转型
面对国家的集中核算,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带来新困难。完善会计核算机制,才能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成功转型。完善其会计核算机制,对不同时期的资金流入与流出做好实名登记与授权审批,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加强资金流向的透明性,实行责任到人的机制,一旦内部出现资金不明动向,便于及时查找及纠正,关闭越位授权的传统通道,推动事业单位资金充实配置,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借助现代化网络及通讯设备,对会计核算审核机制进一步优化,疏通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整体效率与形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机制管理
针对事业单位内部使用资金混乱状况,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财务预算职能。预计可能发生的单位收支进行预算,并严格执行预算,年末对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进行对比,及时检查资金漏洞,并追溯资金流向,对肆意开支的部门予以通告,使其节约资金,养成事业单位良好的风气。保证预算在整个单位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个部门在制定本部门收支时,按照财务部门的预算表进行合理消费,从而降低事业单位成本。因此,在未来事业单位发展中,要对各部门提出预算要求,财务部门更要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出,给事业单位及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三)加强内部员工培训
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员工培训,改善员工素质,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注意对员工形象的塑造,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要加强对员工进行素质教育,提升服务质量。另外,鼓励员工参加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减少会计人员核算的失误,并通过改进工作计量方法,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此外,要积极利用网络及现代高新技术对事业单位的配置,及时创建信息沟通平台,便于内部员工传递信息,也便于员工紧跟公司发展动向完善自身工作,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改革。不断与高效结合引进现代化会计人才,给事业单位融入活力,从而推动现代化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形成。
(四)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长期以来缺乏理财观念,对大量闲置的资金置之不理,造成资金的浪费。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不仅要做好财务的预算工作,还有合理规划投资,提高资金收益。此外,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缺乏对风险的规避意识及技能,造成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从而降低了事业单位利润。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与借鉴提高财务管理经验,积极提高自身理财技能,不断吸收新信息,改革管理的方法,对于未来合理规划资金流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
(五)健全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改革的落实情况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监督机制,以防止内部员工偷工减料,减弱改革的实施力度。内部监督管理机构一定要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以防止人员串通,影响真实评价。尤其随着未来高科技手段的使用,资金的流向将更加明晰,此时内部监管部门不能懈怠,利用网络优势,对内部资金流向进行定时或抽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资金流向,遏制其壮大发展。可以说一套有效地内部监控,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从上而下的改革,准确把握资金流向,节约资金,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及评估机制,对于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