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社会转型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进一步规范,也同时将国有企业推上了改革的风口浪尖,产供销系列问题开始呈现在国有企业面前,它们与社会的接轨程度也大大增加。然而,由于受到传统因素的制约,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如何顺应经济改革,真正认清问题所在,从而采取相应对策,是广大国企财务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工作不到位,会计信息失真
  尽管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位高权大”、“领导说了算”的状况仍十分明显。这具体表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工作常受限于企业领导意志,不严格根据会计规范准则办事,没有合理有效的制度流程,往往领导安排大于企业内的“各项条文”;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得不到重视,一些领导者不愿意为国有资产的变动负责,对面子工程、业绩工程十分重视,忽略了财务管理的基础“盈利”目的;除此之外,财务管理程序不规范,要么过于繁杂,要么极度简化的两种极端现象较为明显,过于繁杂使得财务操作效率低下、经营管理受到牵连,而极度简化则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账外设账,账簿不详实,会计核算混乱的状况。
  (二)缺乏合理的内控体系,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国有企业在经营体系与投资体制上尚不成熟,目前国有企业虽为法人实体,但具备完全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能力者较少,这也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在与战略规划的结合上出现偏差,资源分配不公、协调交易能力不足,造成企业经营管理的系列问题。除此之外,不少国有企业过度追求产值、不关注真正的效益指标,使得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不突出。最为严重的是,目前不少国有企业尚未形成良好的内控体系,内部监控体系缺乏,治理结构不够合理,这导致虚报利润、支出无约束等现象屡屡发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财务纪律松弛,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现阶段违反财务纪律、不遵从财务制度的现象并不罕见。在一些国有企业里,某些人为了小集团的利益,无视财务制度与财经纪律,采用会计核算的方法与手段设计侵占国家资产,例如不计提或者少计提折旧、忽视大的修理费用,挂账不摊或者少计成本,造成虚盈实亏现象。还有些国有企业设有小金库,将公款私存、资产不入账,隐瞒收益,一些资金流入了部分高层的“腰包”。纪律不严明造成的腐败现象也是

不可忽视的。国有企业里铺张浪费、公款吃喝游玩、损公肥私等腐败现象大量存在,也造成了国家与企业的重大损失。当出现经济案件或纪律问题时,内部监管、纪检部门往往使用以罚代刑、避重就轻的做法,使得相关人员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二、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力
  如前所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国企财务管理者的能力低下,而提升他们的能力必须以加强价值观建设、提升道德水准作为前提。首先,通过企业文化提升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促进依法、依章办事的氛围形成,强调诚信、务实,通过氛围渲染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其次,促进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好相关的继续教育制度,适度鼓励财务工作者进一步进修。第三,加大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力度,在选取好合适的场所之后,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考核,从而形成良好的激励、控制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
  (二)建立内控体系,强化内部监管
  财务工作人员往往受到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而一般国有企业的监督人员或监督机构往往也必须在企业负责人的管理下进行,这就使得财务监督形同虚设,单位负责人往往能够决定审批程序、审计办法。这显然让财务监控的功能得不到发挥。因此,要真正强化这种内部监督,必须由上一级的主管部门或第三方组织参与,只有将组织关系与工资福利交由上一级单位掌控,财务监督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三)细致入微地开展资金管理工作
  资金管理能力不足是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作为影响企业常规运作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企业的正常周转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资金运作能力。目前有些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大量依靠银行贷款解决财务问题,最终导致整个集团银行贷款额度居高不下,引发利率、管理费等的增加。还有些国有企业正好相反,企业总部或下属单位闲置了大量资金,既不用于生产也不用于投资,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低,这在无形之中也增设了资金管理的压力,还形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解决好当前资金管理中涌现的各种问题,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重中之重。显然,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是资金充裕的前提;其次,应通过短期筹款融资、开发投资等方式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状况;第三,必须开展资金的跟踪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以防资金被挪用并形成新形式的“三角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