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整个企业数量的99%,上缴的企业税收占整个税收的50%,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到60%,创造了70%的创新成果,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但中小企业在其自身不断发展中也暴露了多种问题,其中最为显著、对企业影响最严重的问题属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剖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层面上的不足,有利于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开辟发展新途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存在的主要特点
(一)两权统一,决策集中
其表现为企业投资者具有双重身份,扮演投资者的同时还扮演了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个人或者家族的行为与意识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旦负责人发生变故,容易出现群龙无首、后继无人或亲属间争夺继承权和遗产的状况,因此而致使企业崩溃解体。
(二)企业组织结构简单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小,人、才、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设计不合理。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组织结构缺乏前瞻性、部门间的职能出现重叠和空白以及员工协同差等共性问题。
(三)经营机制灵活、易变
一是信息在企业各部门中传递速度快,时间短,效率高,管理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知悉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反映。二是企业可以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做出相应地调整,寻求方法以适应现有的市场环境,在短时间内跟上市场发展的步调。
(四)企业总体竞争实力不强
由于企业从事的行业准入壁垒低,竞争者易进入市场,从而形成过度竞争的局面,企业很难获得市场长期的认同。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素质不高、资本金较少等问题,导致企业常常将有限的资源投向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企业现金流入依赖于某一种产品或技术。当这种产品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时,中小企业易出现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闭的现象。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极不完善
一是企业相关制度缺失或流于形式。为了节约成本,通常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从而造成各项控制制度的缺失,即使建立了有限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二是企业组织机制设置不合理。中小企业由于两权统一,容易实行家族化管理。设置岗位没有依据因人与因事相结合的原则,缺少权责明晰的岗位制度。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牵制和监督,加大了徇私舞弊
的可能性。
(二)资金筹集十分困难
近几年,虽然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持续出台各类扶持政策且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仍旧难以扭转,企业资金缺口较大的局面也难以根本改观。一是社会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备。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其他非金融机构为辅。目前,信贷市场越来越注重风险意识,倾向于把资金贷给规模较大,可抵押资产多的大公司,不愿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同时,多元化融资建设不完善,中小企业缺乏适合有效丰富的融资渠道,股权体系如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基金等不发达。二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现行的信用担保体系中主要为财政性担保,鲜有民间借贷担保,政府过分干预导致无法引进民间资本,无法使闲散资金最大化利用。现存的担保机构规模小、出资分散、风险较大,自有资金不足,无法取得银行的认可。担保产品主要以短期贷款担保为主,缺少长期贷款担保的产品,担保期限短,一般不超过半年,最长为1年,担保金额的极限为200万元。三是企业自身融资硬件条件不佳。首先,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财力、物力都远不及大型企业,且经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其次,企业的流动资产中短期能变现的实物资产少,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和担保物,企业的速动比率较低,无法通过银行的资格审查。其中,由于缺乏良好的信用基础,中小企业整体违约现象较为严重,部分企业甚至采用虚假报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骗取银行贷款,致使银行谨慎发放贷款,银行信贷难上加难。再次,企业们因规模小,经营多样化,需要贷款资金额度小需求急周转快,要求金融产品能够匹配企业现实需求,对金融产品创新要求高,致使融资繁杂和成本加大。
(三)投资活动缺乏制度安排
1、投资决策较为随意与盲目
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较为短暂,尚未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财务投资战略,对企业投资活动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重视不够,投资决策较为随意。在缺乏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的情况下,往往盲目投资“热门”项目,关注短期盈利目标,忽视长期发展战略,导致企业发展偏离其既定发展轨道,无法实现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
2、风险管理机制缺失
中小企业由于科学投资战略和预算控制机制的缺失,在产品投入前,没有进行严格的预算分析和风险控制,没有根据市场特点分析其可能出现的危机而制定应急措施。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责任问询制度,导致一旦出现问题易出现无人负责的局面。另外,中小企业工作人员往往风险意识薄弱或者缺乏相关风险管理知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难以驾驭和规避风险,从而又加剧了投降项目的风险。
(四)营运资金管理问题
1、应收账款控制薄弱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分析能力低,无法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评价客户的信用品质,对信用良好的企业没有给予优惠,对违反信用条件的客户也没有采取惩戒的措施,导致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无法掌控,呆坏账日趋增多,影响资金回笼。同时,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竞争力,过度采用赊销的方式造成应收账款的数额不断增长,账龄结构恶化,不仅增加了坏账,还延长了资金回笼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