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在任何一个经济体系中,不管什么发展阶段,总有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问题和融资困难的问题,这是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成长中的烦恼”。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少、可供抵押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及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银行不愿冒险放贷,由此产成了“融资难”。中小企业最难的事是融资,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融资。如何让中小企业及早摆脱“成长中的烦恼”,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风大浪中,经风雨见世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予以阐述。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政策方面
  首先政府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政府没有具体的措施或方案;其次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负责的国家级机构,我们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提出要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征信体系、担保体系,而这三大体系的建设到现在仍然不尽如人意。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每年都出现在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但鲜有实质性的应对或者举措。因此,我认为,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首先要解决观念上的重视问题。
  (二)银行方面
  1.中小企业较高的倒闭或歇业比率,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一些银行管理人员估计,我国有近30%的私营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近60%的在4年内消失。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状况,使银行向其发放贷款时面临较大的风险。贷款偿还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2.缺少抵押和担保。在我国,中小企业资产的产权不够明确,很多固定资产没有产权证书,即使有大多也是股东的名字,土地没有出让手续,使得企业提供足额抵押物的能力欠缺,而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条件非常苛刻,除了土地和房产外,银行很少接受其他形式的抵押品。中小企业一般缺少自有房产等银行接受的抵押物,贷款受到限制,抵押物的折扣率高,手续繁琐,收费昂贵,中小企业普遍难以承受。
  3.另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责任制度,也使得业务管理者担心承担责任,放不开手脚,有政策也不敢执行。
  (三)企业方面
  1.一般的中小企业发展历史较短,无法提供连续几年的财务资料;
  2.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愿露富、不愿泄露债务量、举债渠道等商业秘密;
  3.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混乱,账簿不健全,报表不准确。更有甚者为了规避税费或争取优惠政策有意不真实反映经营和财务状况,以致企业无账可查,一个企业两套账的现象相当普遍。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健全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确定中小企业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提高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力度。中小企业的管理牵涉经济、法律、金融、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若没有一个部委级的单独部门统一领导协调,中小企业的管理体系将面临很多困难,因此,我国应设立单独部门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组织、协调和服务。
  2.国家应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对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担保、补贴、减税、保险、特别基金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规定。
  (二)银行方面
  1.中小企业要注重改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要想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过信用关,要以信取资。中小企业必须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用意识。
  2.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共享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价标准和制度。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进程,实现中央或地方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价标准,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还可以借鉴泰州的经验,实行“阳光贷款”。所谓“阳光贷款”是指银行将客户的贷款调查、授信、定价、操作流程和公开承诺服务等全过程置于社会公众和银行的有效监督下,让客户了解银行的办贷流程,同时使银行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增强银企双方互信的一种全新贷款方式。同时,应大力开展担保制度和体系的建立。政府要组织、推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立,让企业可以通过联保、知识产权抵押及产权质押等多种方式获得银行贷款。
  3.出台一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对银行业办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在税收方面可以给予更多的优惠,这样更有利于调动银行业放贷的积极性。
  另外,有些人过分强调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只考虑了中小企业素质低、贷款条件恶劣的情况,却没有看到中小企业贷款虽然存在着“急、频、少”的弱点,但由于中小企业群体众多,实际上分散了银行贷款风险,使得风险成本降低。银行业应当积极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中小企业解决好自身问题以后再予帮扶。
  (三)企业方面
  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做假账,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积极清偿银行的债务和应付款项,建立企业的信用制度,提高企业的信任水平。
  另外,利用税收杠杆作用,在税收政策上对中小企业给予一定倾斜。对财务记录良好,纳税积极,企业效益因暂时困难下滑的中小企业,在某些税种上给予适当减免,一些经营项目上的支出允许税前扣除。坚决查处乱收费、乱摊派行为。税务机关应简化纳税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征收环节,减轻企业负担,切实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中小企业这朵我国经济花园中的小花,成长、发展来之不易,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呵护,更需要自我救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述政策措施的扶持下,在中小企业家的锐意进取下,中小企业必能走出困境,迎来发展、壮大的第二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