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稻米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0 引 言
2011年,我国稻谷产量实现了连续第8年增产,不仅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维护了粮价基本稳定,还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但连续增产主要是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实现的,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是增加化肥的投入量,既增加了成本,又污染了环境。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2011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第9(见表1),尤其稻谷产量与质量在全国的粮食市场有不可替代的影响。目前,吉林稻米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生产轻流通,重产量轻质量,这些问题导致吉林省稻米市场在国内稻米市场没有树立起应有的良好形象。
1 吉林省稻米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1.1 吉林省稻米市场供给状况
吉林省地处东北黑土区中部,拥有松辽平原,水稻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见表2~3),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充足长达14~16小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有机物质的积累,是北方寒冷稻作区优质稻谷的主要生产地区之一。吉林省现有水田850万亩,年产稻谷400万~450万吨左右,折合稻米约300万~350万吨。稻米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亩=666.67m2,1公顷=10 000m2)
吉林省现有水稻加工能力约1 000万吨以上, 是吉林省稻谷总产量的1.8倍。吉林省现有稻米加工企业大概600多家,加工水平参差不齐,工艺设备水平差距很大。其中: 日加工能力在 100 吨以上的企业47家, 年加工水稻能力为155万吨, 占全省年总加工水稻能力的15% ;日加工水稻能力在 30~100吨的企业有195家, 年加工水稻能力为224万吨, 占全省年总加工水稻能力的22%;日加工水稻能力在30吨以下的(主要是农村小加工点) 大约有 400个,年加工水稻能力630万吨,占全省年总加工水稻能力的63%。
1.2 吉林省稻米市场需求状况
我国稻米消费结构中,80%以上用做口粮消费,其他用作饲料与食品加工工业等工业消费。吉林省粳稻几乎全部用作食用消费,饲料和工业消费很少。由于吉林省粳米口感好,饭味香,加之国家入关运费补贴政策的倾斜,近几年来消费南移西扩明显,需求增长较快。
吉林省稻米消费状况主要呈现几点特征:消费总量稳步上升,但弹性较小,消费量随生产量的增加而增长,口粮消费量趋于稳定;消费群体扩大,人均直接消费量下降,稻米消费人口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50%增长到2009年的65%以上;南北方消费差异趋小,“南米北面,南籼北粳”的现象已经发生变化,北方人面食食用量在增加,粳米在南北方普遍受到欢迎;城乡消费差异依旧较大,稻米消费量总的是农村大于城市;对品质和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人们对优质、无公害、绿色稻米的需求越来越大,高品质、安全消费成为市场主旋律;多样化稻米食品需求旺盛,粽子、汤圆、米粉、糕点、稻米膨化食品等稻米食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功能性稻米、稻米保健品在市场上销量上升。
目前,吉林省稻米市场主体不成熟主要表现为2大方面:首先,消费者稻米消费的品牌意识不强,近几年在新闻媒体陆续曝光“毒稻米”“陈化粮”事件以后,消费者才真正开始关注稻米的品质和安全问题。但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稻米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懂得如何鉴别稻米品质的高低,仍然停留在选择稻米品种或产地的阶段。另外,消费者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中低收入消费群体和中老年消费群体往往对价格斤斤计较,中高收入消费群体和中青年消费群体相对品牌消费意识较强,但自购稻米消费量较小。稻米的购买决策权集中在对生活物资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人群手中,而绿色、有机的品牌稻米价格普遍高于普通稻米,这部分人群往往不愿意接受品牌差价,价格仍然是稻米市场竞争的主导因素。
1.3 吉林省稻米市场流通状况
从整体上看,稻米的销售主渠道是在批发渠道上,目前一些新的个体经销商在逐渐取代原有的国营粮食部门的位置,成为大厂家重要的经销渠道。另一条渠道是商场和超市,尤其是品牌稻米和小包装稻米。这条渠道,既有通过当地经销商来运作的,也有直接大卖场、大超市签订合同的稻米厂家。目前,吉林省所产稻米除满足本省城乡居民外,每年约有80万~100万吨的稻米可向省外或境外输出。
目前吉林省稻米流通主要有商流和物流两类市场。商流粮食批发市场主要从事大宗粮食竞价交易业务,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省级、地方性商流粮食批发市场承担政策性粮食交易任务;物流粮食批发市场主要从事大批量粮食集散业务,包括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含有粮油批发业务的城镇农贸市场、粮食中转批发市场,其中,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主要向机关团体、餐馆饭店以及超市提供粮油商品,成为主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在长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基础上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立完整的粮食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农民经纪人和各县、乡的农民种粮大户以及贸易商和销区的用粮企业,通过这个平台上网发布供求信息,寻找合适的交易伙伴,买卖双方通过系统进行合同洽谈,然后通过网络进行条款修改、粮款结算等事宜,长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成为东北亚粮食集散中心的承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