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版行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包括地方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有经营性出版社已全部完成转企改革。在转企改制的背景下,出版社要想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提升竞争力,就必须重视内部财务管理,采取切实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促进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出版改制背景下出版社的财务管理状况
1.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为按照中央制定的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时间要求及时完成改制工作,许多出版社在较短的时间内仓促完成了改制任务。改制后的出版社只是穿上了企业的“外衣”,本质上并未脱离原事业单位的“内心”,其机制和观念未能及时进行转变,缺乏与自身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而是一直沿用以往的财务管理手段,不能适应商业化运作的要求,影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2.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许多出版社的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片面地认为出版社的主要业务是出版与发行,只注重自己的主营业务的发展,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转企改制的目的为在保障其既定职能发挥的前提下建立有利于出版社改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水平的机制,少数单位甚至认为是财务管理部门或财务人员的事,这直接影响了对财务工作的领导,缺乏“管理出效益”的理念,从而使得财务管理不能对企业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3.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
许多出版社在改制之后,人员构成还是由原套班子组成,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同时由于高级管理层普遍年龄过大,观念相对陈旧,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能力有限,所以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使得改制后的出版社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出版社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出版问题上,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加上财务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不能及时了解新时期的管理要求,财务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设备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出版社的财务管理不能满足新时期的管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版社更好地发展。
4.财务监督力度不够
财务监管在财务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防范违法乱纪行为,降低单位运行成本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在许多出版社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出版社的财务部门缺乏专门的财务监督机制以及专门的财务监督人员与措施,只是进行简单的收付、核算工作,没能参与单位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影响了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致使内部管理相对混乱,影响了单位的经济效益。
5.成本控制不到位
一个单位要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也是重要的措施,目前仍有部分出版社没有实行单品种利润核算,结转成本时根据以前年度数据计算结转率,对成本进行结转,必要时人为调整结转率,这种方式结转成本缺乏准确性,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现象,影响了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由于过去的出版社都处于垄断性地位,不用过多地考虑出版成本的问题。但是改制之后,出版社完全实行市场化经营和运作 ,必须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控制不到位,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了出版社管理层决策的准确性,严重制约了单位的经营和发展。
��二、加强出版社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财务管理策略
1.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任何企业的财务管理都离不开管理体系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的情况下,复杂的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便更好的运用财务管理手段对出版社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要从财务管理目标设置、完善财务制度和加强资金管理等多角度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提高财务管理意识与财务管理水平
出版社的高级管理层要意识到新时期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实现规范运作的需要,是控制营运成本,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从而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确保财务部门能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同时组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与讲座,来提高管理层的财务管理意识,让管理层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方法,从而采取切实措施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原先出版社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如今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大资金、资源等投入,加强对财务管理部门的建设。采用高科技产品,与先进的现代管理手段,积极引进高端的管理人才,切实打造一个强有力的财务管理团队,从根本上增强出版社的财务管理水平。
3.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随着出版改制工作的开展,许多原先的财务人员仍然从事本职工作,尽管这些财务人员有着丰富的经验,但对企业财务核算的内容、方法和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所掌握的传统的财务处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化运作的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