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力精细化管理在港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劳动力精细化管理在港口企业运用的重要意义
我国港口行业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在设施、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已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但长期以来管理粗放使港口企业处于高成本和低效率的运营环境中。2008年以来金融海啸引起的出口急剧下滑,更是给我国港口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企业管理者在利润下降的情况下,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开始重新反思管理上的焦点问题,寻找有效途径来实施从管理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同时将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率这样的内部挖潜放在了首要位置。
(一)实施劳动力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中的层次
劳动力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是以精细操作和管理为基本特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克服惰性、控制企业滴漏、协作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管理方法。劳动力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劳动力管理流程、时间考勤管理、排班管理及优化劳动力数据分析等。
(二)实施劳动力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美元贬值和人民币汇率上升以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运营成本有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特别是08年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规范了企业对员工的劳动保障,企业在劳动力管理领域又面临着新课题:比如,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同时,有效控制劳动力成本,以及如何防范法律风险等等。新法律环境下的劳动力管理,将不再是简单的人事管理或减低成本,而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多港口企业劳动力成本占整个运营成本的40%以上,这表明劳动力是企业最大的可控环节之一,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如果企业通过优化劳动力管理,能够把劳动力成本降低10%,所能节省的成本之多可想而知。在现阶段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许多企业在重新审视对三大生产要素:人、财、物的管理时发现,在整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对与“人”这一要素相关的劳动力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成为企业提高效率、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
(三)实施劳动力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港口人力资源分配的机动性
港口行业面临的劳动力管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从事业务的种类。例如:当船舶靠泊码头后,特别是一些干线航班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停靠码头装卸货物时,码头需要根据装卸货物的数量多少、停泊时间的长短,安排足够数量的机械设备司机操作吊机,来完成集装箱货物的装卸任务。而当某一些时间段没有航班停靠时,码头就不需要那么多的机械设备司机在码头等候。如果机械设备司机人数或者技能与装卸货物作业不能匹配,则会影响航班船期,给客户带来损失。另外,天气原因也经常会导致船期临时变化,所以在港口码头实际生产中,作业计划的临时变更也是经常发生的。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在靠泊码头的船舶船期分布不均时,根据实际生产要求,通过劳动力可视化管理,实现高效合理的劳动力排班与部署,以达到控制人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二、劳动力精细化管理在港口企业的探索和实践
笔者所在单位是由厦门港务集团、国贸集团与香港和黄码头公司合作成立的中外合资码头公司。码头设计为1个10万吨级和2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97年投产后,随着集装箱吞吐量逐步上升,2006年最大吞吐量为121万TEU,最高峰时月吞吐量达到12万TEU。目前公司员工530人,其中机械设备司机130人,由于远洋干线船航班分布不均,每周末都面临船舶作业和外拖箱量高峰,原来公司机械设备司机分为3班,实行三班二倒工作轮班制,闲时人剩,忙时人手不足,劳动力使用效率不高,加班费用每年不断增加,往往还会产生部分员工工时超标,面临着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们反省了公司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共渡难关的口号,并考察和学习了兄弟码头的经验,根据港口行业的特点,将机械设备司机作习时间改为综合计时工作制,班次由3班改为4班,实行4班3倒轮班制,同时抽出部分人员组成机动班,船舶航班正常停靠时每班工作8小时,没有船舶航班停靠时,一些机械设备司机就轮休不上班,当船舶航班集中高峰时,需要开多路桥吊设备,就将机动班组补上,不足再从其他班组拆借人员。这样,管理者在劳动力排班时,就能按生产实际需求、根据当前的有效人数、实际出勤状况、设备操作技能种类、休假和加班记录、拆借替换时间等做好精确的安排,优化组合,合理、公平的排好班次,分配好劳动力上岗。近几年,我们在机械设备司机排班上通过优化组合精细化管理,有效的控制了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2009年的加班费比2008年减少了8%,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在本地区同行业中达到了最好水平。
��三、结论
港口行业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提升服务,优化成本结构是当前行业的管理主题,诸如油改电工程、资源整合、ABC成本管控等,而劳动力精细管理将逐步成为实现成本管控的重要一环。相对生产资料的成本控制而言,占据企业40%以上劳动力成本是企业最大的可控成本,存在着很大的优化空间。如果能将劳动力管理上升为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推动企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必将使人力资源管理和生产、运营管理提升至人力资本管理的新境界,从而显著改善生产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