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几点思考

回首2011年,投资者可以用“不堪”这个词来形容:股市惨、基金更惨,黄金白银在那儿也喊着惨……一股脑儿都存了银行也有些难受,跑不过CPI啊,都是负利率!
  刚刚过去的2011年股市已经演变成了一场股民的悲剧,事实上也成了整个证券市场所有参与者的悲剧。中国人的财富热情伴随着起伏不定的投资市场,经历了同样的波动。从大盘的表现来看,2011年沪市以2825点开盘,截至年末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点位为2199.42点,大盘下跌了625点,跌幅达到了22%,成为“熊冠全球”的股市之一。而这个收盘点位甚至比十年前2001年的高点2245还要低。中国股市一夜回到了十年前。
   ��一、从地方政府补贴上市公司,破坏市场公平说开去
  华菱钢铁今年1月6日发布公告称,根据相关政府批文,公司2011年累计获得政府补贴11.68亿元。其中超过11.56亿元资金计入公司2011年度损益,此举令公司扭亏为盈,并因此摆脱股票被戴上“退市风险警示”的“ST”帽子。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度,至少有200多家上市公司获得120多亿元的地方政府补贴、奖励。补贴已然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翻身的“护身符”。
  地方政府拿出纳税人的巨额税款去补贴、奖励上市公司,主要考虑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输血”能让上市公司继续在资本市场上“活着”,就有继续“圈钱”的机会。即使“圈钱”有困难,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上市公司在自己任期内消亡,影响自己的政绩。
  围观“重庆啤酒”这只股,赤裸裸的股价操控,已经连掩饰的功夫都不愿意做了。
  受到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人民币持续跌停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A股市场加速下跌。出于维稳考虑,政府并不希望股市下跌,目前政府救市意味浓厚。
  温总理在1月6日至7日的全国金融会议上指出,要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早在2009年2月28日,温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讲道“政府的责任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坚决打击操纵股市等违法犯罪行为。决定股市好坏的是经济的基本面,是企业的效益。所以至于哪一只股票好,这要由股民自己来判断。”因此完善退市制度,打击操纵股市,清除补贴“红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
  信心来自信任,无信任则无信心。要提高中国股民的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行从上到下的全方位监管,一个都不能少。中国股市必须让每一个参与者看到这是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而不是部分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市场,更不是一个公然操纵上市公司业绩、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竟无人监管的市场。
   ��二、从实现股市发展方式的改变说开去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2012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股票市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同样也面临着如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任。事实证明,忽视质量提高、盲目追求数量扩张的结果,注定以股市的跌跌不止和股民的惨痛损失为代价。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GDP增长依然保持在9%以上的高位运行速度,显然股市与国民经济发展及企业增长是背道而驰的。究其原因,作为“新兴加转轨”时期的中国股市,发展方式依然停留在追求数量扩张而忽视质量提高的发展模式上。其主要表现就是:以为追求上市公司的数量,追求市值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这其实在步“唯GDP论”的后尘。
  根据统计,十年前2245点时沪深A股数量只有1108只,现如今两市A股数量猛增到2240多只,翻了一倍还多。在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中国股市的质量却徘徊不前。公司造假丑闻不断、恶意圈钱肆无忌惮、公司回报一毛不拔、股市黑幕层出不穷等现象屡见不鲜。公司为什么要上市。上市为什么要经过证监会发审委,还不是投资者的资金来之不易,投资的目的是大家一起赚钱、分红。连分红都没有的公司,让他们上市干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股市每年增加几个股民炒着玩的新花样吗?
  毋庸置疑,如果不尽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的股市恐怕很难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在当前股市极其低迷的市况下,不妨首先抑制一下规模扩张的冲动,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重视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上来。
  在去泡沫化的背景下,在社会真实利率的强大引力下,A股再度回到反映其真实投资价值的估值区间。一枚硬币有其不同的两面,市场的下跌带来了悲观的预期,但也消减了投资的风险,并为未来的收益提供了保障。
  低估值与去泡沫化,2012年注定是中国经济的轮回、拐点之年,是资本市场转折、蓝筹向上回归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