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 的规模不断扩大。上世纪80 年代初,仅有30多个国家(地区)对我国进行外商直接投资,平均每个项目投资为122 万美元。截止至2007年底,来我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5万家,超过90%的财富500强企业在华投资。据统计,2007年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783.39亿美元。此外,2007年约有21%的制造业增加值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完成的,并且直接吸纳了2200 多万人就业。由此可见,外商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要影响。外资进入中国之后,不仅仅带来了资本,还将技术和管理以及经营理念等带入中国。同时,我国因吸收外资参与了全球经济的分工体系,因而我国国内的收入分配与不平等也会受到的影响。我们可以观察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与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加大的同时,我国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9上升到2007年的0.47,处于国际警戒线之上。因此研究FDI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外对于FDI对东道国的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理论观点:现代化假说(Modernization Hypothesis)和依附理论(Dependency Hypothesis)。现代化假说的核心代表是库兹涅兹提出的“倒U曲线”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收入差距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收入差距又会逐渐缩小,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程度之间关系呈现“倒U型”。依附理论则认为由于外资相对于本土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进入外资部门的工作人员吸收了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在劳动技能上比正常部门高,因而其工资水平也更高,有研究表明外资部门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比正常部门高10倍以上(Grilling,1993)。 外资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刺激正常部门也提高工资,但是由于外资企业更倾向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正常部门工作人员的劳动技能无法满足外资的要求等因素会导致是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拉大而不是缩小。在实证研究方面,两种理论都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Adelman和Morris,1968;Ahluwalia,1976;Rubison,1976)。
此外,我国学者对于FDI对东道国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FDI与基尼系数直接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范言慧、段军山,2003;张昊光、姜秀兰,2005)。另外一些学者分别从行业工资水平和地区分布的角度,研究FDI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发现外资企业集中度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更高(李雪辉和许罗丹,2002),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90%是FDI引起的(魏后凯,2002)。
回顾以上文献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都是从全国总体范围来测度FDI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但是实际上FDI在我国东中西地区的分布是十分不均匀的,可见这些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运用1988-2007年的数据,分别从东中西地区三个层面来探讨FDI对各个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程度。发现FDI与我国整体范围和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都呈正相关,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分配差距水平呈负相关,表明东部地区引入FDI的数量和规模上的绝对优势通过投资、就业和贸易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了良性影响。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对FDI对东道国收入分配进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报告样本选择、数据说明和实证结果报告和解释,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结论。
��二、FDI影响东道国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1.FDI通过技术溢出来影响收入分配
以往的研究表明FDI对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明显存在的(潘文卿,2003;Aitken & Harrison,1999)。在FDI存在技术外溢的前提下,外资部门的工作人员吸收了技术溢出(包括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技能等),提高了劳动技能,因而提高其工资水平。然后,技术溢出到一定程度,外资部门与正常部门之间的技术扩散会降低工资差异,因而技术溢出与工资差异之间存在着类似于倒U形的关系。
2.FDI通过就业影响收入分配
FDI进入东道国后,通常会雇佣一部分当地的劳动力,相对于东道国而言,FDI投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因而可以给出更高的工资,可能会导致外资企业劳动力与东道国本土企业之间工资水平差距拉大。然而,两部门之间的工资、福利差异会增加对劳动力的竞争,进而迫使正常部门提高工资和福利水平,从这个角度讲,FDI的引入有助于缓解东道国的收入差距状况。
3.FDI通过贸易途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
已有学者的研究表明FDI与出口贸易存在正相关关系(龚艳萍和周维,2005)。国际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认为一个国家的富裕要素所有者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稀缺要素所有者却反而因贸易受损。我国劳动力要素富裕而资本要素稀缺,通过国际贸易,理论上非技术工人的工资水平将会提高而降低技术工人工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然而实际上我国的贸易却扩大了收入差距。原因可能是我国的贸易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且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劳动力流动不足。
��三、FDI对我国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分析
由上述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FDI对东道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是通过多个途径综合作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多大是一个实证问题。下文将从实证角度考察FDI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FDI对我国整体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1.模型的设定和变量选取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可见,FDI主要通过投资、就业和对外贸易三个方面影响东道国的收入分配;于是建立下面的方程进行计量分析:
变量及数据说明:本文选取了198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主要变量的说明如下:
表格1 变量说明
变量名称
含义
GINI
全国基尼系数,反映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I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
L
外资部门就业人数与国有部门就业人数的比值TRADE
指外资企业出口额与我国出口总额的比值
LIT
文盲率,文盲人口占我国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
注:以上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和《中国统计年鉴》
2.实证回归及结果
为了考察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数列的平稳性,本文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在这些检验都通过后,再采用Stata软件对数据做OLS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GINI�=0.33+0.3�I�+0.24�L�+0.07TRADE+1.2�LIT�
(3.65) (1.78) (2.80) (2.22)
�R��2=0.92 D.W. =1.99
从回归结果上看,FDI总体上拉大了我国的收入差距,但FDI对我国整体收入分配不均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此外,FDI的确通过就业和贸易两个途径影响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其中就业途径的影响大于贸易途径。
(二)FDI对我国东中西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区域性引入外商投资的政策环境下,FDI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占了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绝大部分的份额,比重在84%左右;同时我国引入外资前几位的省市(广东、江苏、附件、上海、山东、辽宁等)都属于东部沿海地区。
鉴于上述情况,下文进一步讨论FDI对这三个地区内部的收入分配的影响。利用上文所建议的模型,采用1998―2007年的东中西部地区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分析;但由于难以寻找基尼系数的省级数据,采用城乡收入比INCOME作为因变量,同时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各个变量取对数处理。模型如下:
�lnINCOME=β�0+β�1lnI+β�2lnL+β�3lnTRADE+β�4lnLIT�
OLS回归估计结果如下:
对上述回归结果做出一一分析:
1.FDI在东部地区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从实证结果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部地区固定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每增加1%,城乡收入比则降低0.017%。从系数上看,虽然FDI的增加对东部地区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是FDI对东部地区收入分配的改善趋势已经呈现。我们可以看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系数与城乡收入比负相关,系数为-0.052,大于FDI的作用,由此说明FDI对东部地区收入的改善可能主要来自于贸易拉动的就业增加和收入水平提高。
2.FDI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扩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在中部和西部,各个主要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表明FDI的增加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的差距。从自变量的系数大小上看,中部地区的I、L和TRADE的系数均大于西部地区,表明FDI、FDI的就业和贸易效应对扩大中部地区收入差距作用均大于西部地区。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西部地区吸收FDI的规模很小,仅为中部地区的1/3,FDI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因此较小。FDI进入中西部地区的规模还较小,随着我国工业和投资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FDI流入的规模也会逐渐扩大,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中所占比重也会增加,从而慢慢出现与东部地区相似的作用,出现良性的作用。
��四、结论
本文通过FDI影响我国收入分配机制的分析和基于东中西三地区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FDI与我国整体范围和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表明在东部地区,FDI通过投资、就业和扩大出口贸易等途径降低了收入分配差距。可见,中、西部地区要通过改善本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优质FDI的注入,从而改善当地的收入分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