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黄金再货币化的理论探索

现代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黄金非货币化的国际货币体系。1976年1月,各国经过几次协商,达成了所谓的“牙买加协定”,并通过了《第二次修正案》。《第二次修正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黄金非货币化。至此黄金退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舞台。在各国的汇率决定过程中,黄金不再发挥作用,黄金价格也随即剧烈波动,黄金储备也不再作为支付手段来平衡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差额。以黄金非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蕴含着极大的不平等性和不对称性。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组织和原则的制定并不能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发挥作用,它不但没能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进一步激化。如多元化的储备体系、汇率波动的频繁化和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规模流动都加剧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深化以及世界经济联系紧密性的加强,信用货币的不稳定性渐渐凸显。
  
   一、黄金再货币化的原因
  2007年4月由美国次债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美元贬值趋势不断增强,人们在认识到信用货币所包含的风险的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黄金在规避信用货币的信用风险、规避汇率风险和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等主要货币脱离黄金而成为国际货币,不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失去含金量后的纸币充当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时,无需承担像黄金一样硬性价值的责任,仅以一国财富和信用作支撑。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在美元主导国际货币37年时间里,仅13年是强势美元,近2/3时间是弱势美元。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庞大的双赤字,采取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从而把美国国内的风险和压力转移给了其他国家,持有美元储备越多损失越大。也就是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当多种纸币参与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工具的竞争,而美元又不断贬值时,不受国家及政体影响的自身拥有价值并以其价值承担责任的黄金成为国际储备重新回归的对象,各国又开始增持黄金。所有这些都证明,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找不到更权威的国际货币可以替代黄金,黄金充当货币的天然优越性是任何其他资产都无法比拟的。
  
   二、黄金再货币化的内容
  黄金的货币功能主要体现为价值尺度、财富贮藏、融资功能和支付功能。黄金再货币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回归黄金在货币体系中的这些功能,并使其优越性充分体现并发挥作用。
  (一)重现黄金完美价值尺度的功能
  通过黄金再货币化,使各种商品直接与黄金挂钩,以黄金表示商品的价值。设计一定的规则使各国货币也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之间比值一定。所以,所有物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价值都是一致而且恒定的,不会因为所在国别的不同而不同。并且一国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一致,避免了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商品价值不统一而带来的麻烦。
  (二)增加各国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的比例
  黄金储备完全属于国家主权范围,可以自动控制,不受任何超国家权力的干预;其它货币储备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须受承诺国家或金融机构的信用和偿付能力的影响,债权国家处于被动地位,远不如黄金可靠。规定各国黄金储备的一定比例主要是想通过要求各国要将黄金作为本国信用货币发行的后盾,必要时刻仍可规定本国货币与黄金的一定对比关系。
  目前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黄金储备总量占世界总量的75%。美国的黄金储备不仅排名第一,而且超出排名第二的德国一倍之多,差不多占了全球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一。美国不惜高额的成本储备黄金,可见其对黄金储备战略意义的重视。这足以说明,黄金从来就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退出过货币领域,而且在美元地位不断削弱并且新的世界货币没有诞生之前,黄金的货币属性不但不会削弱,反而在渐渐增强。尤其在国际局势动荡、发生金融危机时,增持黄金是各国央行的首选。
  (三)进一步发挥黄金在国际货币舞台上的融资功能
  黄金融资功能历来受到各国中央银行的青睐,为各国政府在国际融资活动中充当了重要工具。1991 年,印度国大党执政期间,为了取得国外的贷款,把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抵押给国际金融机构。由于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 印度的外贸发展迅速。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政府为了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发动民众,收集民间黄金250 吨,并兑换成外汇,用于弥补贸易赤字,从而缓解了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的冲击。这足以说明,当一个国家发生经济、金融危机需要在海外融资时,黄金是最好的抵押品,是世界公认的偿付手段,一旦债务国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债权国有权把黄金兑换成任何货币,这就是黄金的融资作用。如果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在信用扩张的同时能有以自身所拥有的黄金作为约束,那么危机的严重程度以及波及范围就能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四)充分发挥黄金的国际支付功能
  国际清算银行至今仍将黄金列入可接受的国际清算工具。比如,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无法用其他办法(如借款等)解决的时候,便会动用黄金予以清偿,这同样是各国央行储备大量黄金的原因之一。黄金的国际支付职能,各国都愿意接受。而用其他国际信用货币清偿外债,如果遇到某种信用货币持续贬值,债权国就会对某种信用货币表示不接受甚至不认可。而黄金是一种突破地域限制和时空阻隔的国际公认的资产,加上其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和易变现性,在信用货币受到质疑的情况下,便毫无异议地成了最后的支付手段。
  (五)发展“e-黄金”
  “e-黄金”是美国一家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因特网的电子货币,它以100%的黄金为基础。当用户需要使用“e-黄金”货币时,可以按要求以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完成结算,收支结算可以精确到0. 00001盎司。如果对方也是“e-黄金”用户,那么就可以直接划拨“e-黄金”来完成支付;如果不是“e-黄金”用户,则该公司会将“e-黄金”换成某种货币完成支付。鉴于因特网的无国界性,“e-黄金”也是无国界的。
  “e-黄金”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它具有即时支付功能,比持有金币、金条和黄金期货合同等工具要便利,克服了黄金不易携带的缺陷。虽然“e-黄金”还只是刚刚起步,如果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那么黄金将重获新生,实现再货币化。
  
   三、黄金再货币化的意义
  (一)黄金再货币化能规避信用货币的信用风险
  国际外汇储备货币主要有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这些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发行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资信度。债权国持有信用货币,本质上只是拥有一纸债权,这种债权最终能否实现,受制于负债国家的信用和偿付能力。
  2001 年,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曾在美国国会有关会议上强调指出:“黄金仍然代表着最后的支付手段。德国在战时就只用黄金购买物资。在某些时候,纸币是没有人肯接受的,但是黄金在任何时候都行得通,它是最后支付手段,增强了货币的稳定性,是货币的最后价值所在,这就是为什么各国政府都保有黄金的原因。”
  (二)黄金再货币化,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在黄金再货币化的条件下,各国的信用货币与黄金建立一定的比价关系,比如:按照货币发行量的60%保有黄金储备,这样任何一个国家就不会发生以邻为壑的滥发货币现象;并且黄金供应量不可能无限扩张,所以各国可避免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而大量发行信用货币所带来的恶果,抑制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在黄金再货币化的条件下,因黄金购买力的稳定性就决定了各国信用货币币值的稳定,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信用的扩大,同时它使生产成本较易于计算,生产的规模和固定投资的规模不会因币值变动而波动,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黄金再货币化可以使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得到自动调节
  当一国的价格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于是黄金流出,国内必须相应减少货币供给,因而价格下降,贸易商品反向流动,国际收支逆差得以自动矫正。
  (四)黄金储备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需要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由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国家间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这些都足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所以应大量增持黄金储备。
  现今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弱化和无序状态导致的金融危机频频爆发,以及严重程度的节节攀升,黄金再货币化的理论探索对未来货币体系的改革将产生重要而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