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论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的现实意义所在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金不充足的前提下,由于国家信誉的支持下,继续生存不成问题,但国家信誉在目前还不具备成为我国国有银行资本金的条件;因此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中国国有银行就必须提高资本金,而由于我国银行附属资本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以长期金融债券为代表的附属资本将成为我国充实其资本金的主要途径。除了资本金的提高外,公司治理和业务创新等方面也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必要因素。
  随着巴塞尔协议的相继出台,无论是从银行的安全角度来看还是仅仅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的条款,银行资本充足率已然成为各国银行关注的焦点。而近年来世界各界人士对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的意义的探讨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巴塞尔协议》与资本金的作用
  对于资本金的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银行体系一度全面崩溃,为了挽救美国的金融市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通过加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回复民众的信心,同时也是对银行破产的一种缓冲,希望以此来重振美国的经济。但那时对于资本金的要求并没有形成国际统一的标准,这样不同国家实行着不同的资本金标准。这样的体制下无法对国际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也是跨国银行可以在监管较为宽松的国家进行高风险投资,不利于银行系统的稳定,尤其是前联邦德国Herstatt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闭使监管机构在惊愕之余开始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于是,在1988年7月十国集团聚集在瑞士的巴塞尔起草了《巴塞尔协议》,也叫做资本充足协议(Capital Accord).资本金对于银行系统的作用除了用于购买银行的各项固定资产外,更重要的就是提高银行抵抗破产的风险的能力,防止银行肆意进行高风险投资,加大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另外,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愿意与资本金充实的银行进行交易。因此,目前各大银行都在积极充实其资本金,尽管更多的资本金可能会使得银行利润降低,但为了竞争的需要,充实资本金已变得至关重要,甚至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满足于8%的资本充足率,皆向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看齐,10%乃至20%的资本充足率在国际市场上已不足为奇。
  
   二、中国国有银行的隐性资本金――国家信誉
  而就在国际各个大银行资本充足率大大超过巴塞尔协议标准时,我国的各大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却不达标准。在现代社会,若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至8%以下,那么它是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但多年的事实也同样摆在我们面前。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率不足,盈利能力降低,不良资产率提高,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国有银行的发展。那么,到底是什么在资本不充足的国有银行背后支持着它继续发展呢?这也是国际上所谓的“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之谜团”。
  其实,中国国有银行虽然实物资本金不足,但它却包含了一个很重要的无形资产,即国家信誉。国家信誉就是中国国有银行最充足的资本金,由于银行国有,这便将国家信誉与银行信誉联系在了一起,而银行也经常以此为噱头,“政府的银行”,“国家的银行”这都无疑使得民众因为相信国家的实力继而对国有银行产生信心,只要国家不倒,银行就不会倒,自己的存款就不会有危险。而从某种角度来看,现在国有银行的高比例的不良资产也要归罪于国家,过去20年里,由于是政府的银行,国家的银行,国有银行在国家的庇护下吸收存款,因此反过来银行就承担了更多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重担,于是贷“大”,贷“长”,贷“垄断”也就成了国有银行贷款的主要特征。而每当国有银行产生流动性危机或偿付能力不足时,政府也就成为了其最后贷款人,为其注资或剥离不良资产,以保证银行的安全和正常运转。这也是国有银行这么多年来一直安稳发展的原因所在。
  
   三、中国国有银行充足资本金的意义
  虽然国际上普遍实行8%的资本金充足率,但对于中国可能并不适用,由于国家信誉的存在,如若以8%的标准来要求中国国有银行,这样对于中国银行并不公平。那么国家信誉是否可以计入资本金呢?虽然目前还没有先例,但《巴塞尔协议》中提到声誉不可以加入到资本金,除非得到当局的批准。这也就是将国家声誉加入到资本金中还是有可能的。
  但就当前来说,将国家信誉加入到资本金的条件并不具备。尤其是在各国债务危机频发的时刻,想让海外投资者相信国家信誉并不容易。尽管让国家信誉加入中国国有银行资本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中国国有银行就一定要以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吗?先不说中国是巴塞尔协议的签订国之一,拥有履行协议的义务。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国有银行的确可以在国家的庇护下继续生存,但如若走向海外,在国外投资者对中国国家信誉不是十分信任的前提下,中国国有银行又有什么可以与国际银行竞争呢?也许有人会说依靠我们的存款品种,显然我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品种单一,只有很基本的活期帐户,定期账户和储蓄账户。而各大国际商行,单单存款账户就有几百种,种类繁多,对客户的吸引程度也大大提高。如果从存款在竞争,中国会不战先败。那么就凭借我们的创新产品,在这一点上,我国更是无法与其比及,国际银行拥有国际顶尖的金融工程人才,有着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这支持着他们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而我国业务单一,创新不足,少有的几个创新产品也多半是从国外引进。在这种现实状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竞争力所剩无几。回到国内市场,在政府的支持下,国有银行在国内市场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被海外银行争夺的。但随着中国加入了WTO,我国的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为了实现这一承诺,政府对海外银行实行了优惠税收政策,这是国有银行所无法享受的。因此,国有银行在高税收的压力下,盈利进一步下降,竞争力也进一步降低。而且随着海外银行的加入,政府是否会逐渐退出银行体系,以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在未来都是有可能的。
  
   四、提高中国资本金的途径
  如此来看,资本金对于中国国有银行来说,虽然不是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但却是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提高中国国有银行资本金呢?
  对于银行资本金来说,核心资本更能够保护银行减小破产的可能性,因为核心资本是可以抵消亏损,从根本上消除银行的风险;但对于附属资本来说,它并不能像核心资本一样抵消风险,但却可以缓冲风险。所以提高核心资本对银行来说是更好的途径。
  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情况则不同。我国银行现在普遍核心资本充足,附属资本尚属空白。若要提高提高核心资本空间已经很小,所以增加附属资本是一条很有发展潜力的方式。但由于我国政策性因素,附属资本的获取尚存在限制,但近年来,可能是由于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国家也逐渐放松了对附属资本的限制,不少银行发行了长期金融债券对其附属资本进行充实。而且事实也表明,这种长期债券由于可以使银行长期占用资金,相对发行股票成本也低了很。因此,我国国有银行可以从这方面寻找突破口来充实资本金,提高整体竞争力。
  然而,对银行来说,尤其是我国国有银行来说,资本金的充实只能使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有所上升,但如果认为单凭资本金的提高就可以提升银行竞争力,那就大错特错。对于银行来说,银行治理,业务品种的多样化,服务质量的提高都是银行竞争力的体现。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未来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增加国际市场份额,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总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道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五、结语
  由于我国国有银行背后的国家信誉的支持,资本金并不是我国商业银行生存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即使银行的实物资本并不充足,但仍然会使得民众在国家信誉的影响下对银行存在信心。但就目前国际银行的竞争态势来说,不充足的资本金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个缺陷,不利于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因此,尽管资本金充足的理由与国际商行存在差别,但充足资本金仍然显得迫切。而增加附属资本,尤其是长期金融债券将是一个很好补充资本金的途径。只有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模式的转变,业务创新能力的提升加之充足的资本率,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市场份额,并不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