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探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

一、上市公司筹资方式以及中国现状
  就上市公司而言,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将企业的留存收益作为内部留用资金;外部融资是吸纳外部投资者如金融机构及个人的资金。按融资是否需要媒介,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的融资,包括股权性融资,债券性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指各种银行信贷,是通过金融机构媒介的融资。
  在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中的融资顺序是:首先使用内部融资,其次是债权性融资,最后才是发行股票。但是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现状是资产负债率一直远低于世界水平,资产负债率既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也体现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能力。而我国上市公司一旦需要资金,首选的方式便是发行股票筹措权益资金,存在着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我国上市公司一直以来相对忽视了债务融资。
  
   二、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原因分析
  (一)外部市场原因
  1、政策因素影响
  最初我国建立证券市场旨在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试图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以改变大部分国有企业亏损的情况。随着政策的改变以及企业再融资门槛的降低,新一轮股权融资的热潮扑面而来,此后进一步演变成上市公司争相到股票市场圈钱。
  2.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一是,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发展迅猛,而债券市场发展迟缓和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更是极度不发达。二是,我国商业银行机制并不完善,金融机构不愿贷给企业长期贷款,因为长期贷款的风险较大。这两个因素使得债权融资的道路走不通,上市公司只好选择股权融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融资能力和优化资本结构。
  (二)融资方式自身原因
  在西方证券市场规律下,如果上市公司不发放股利或者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实际市场利率,股价就会下跌。但由于我国投资以国家为主,普通民对公司是否发放股利或发多发少并不十分在意,因为他们众购买股票以投机为目的,因此净资产收益率对股民的影响程度也不大。许多公司正是发现这一趋势,选择不发或少发股利,把大部分税后利润作为留存收益,因此与债务融资相比,这使得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大大降低,上市公司偏好股权筹资。
  (三)上市公司内部因素影响
  1、公司净现金流量缺乏
  在我国,大部分公司有利润无现金已是常见现象,公司现金流短缺会增加经营风险。因此经营者自然偏好能够减少现金流出的融资方式,而债务融资会导致现金流出,因其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到期还本,但股权融资不同,采用何种股利政策由公司董事会决定,他们往往会选择少付股利或发放股票股利来减少现金的流出。
  2.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在两权分离现代公司中,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致使所有者不能有效地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经营者就可能会伺机谋取个人利益,而损害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大中股东缺乏对公司的监控,经营者可以按对自己有利的方式选择融资渠道。
  
   三、启示和建议
  (一)公司内部层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有效结合
  企业应加强内部积累,将内部资和外部融资的有效结合起来。这就对上市公司在内部管理,增收减支方面提出较高要求,上市公司应将重点置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进而提升公司的业绩水平和盈利能力,公司的内部融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二)公司外部层面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是并不完善,只有股市没有债市。债券市场发达了上市公司才有可能采用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公司发行债券。对发行债券的资格、条件等适当降低标准,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及公司自身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存在着较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进行多元化的融资,特别是将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有效结合,通过多方努力以求得一个最优化的融资结构,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使上市公司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