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我国消费和投资需求结构分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GDP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经济问题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至2012年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 。同时,在经济调整增长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要求。对消费和投资需求结构的分析成为我国制订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基础。
  
   一、我国消费需求结构分析
  研究消费需求结构的意义在于,市场需求决定着一项经济活动的存在价值,决定着某一产业存在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要在市场中进行交换,某个产业的产品失去了市场,这个产业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反之,某个产业的产品占有了市场,就会拉动这个产业进一步发展。消费需求结构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占比呈下降趋势的有
  1、食品类支出占比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农村居民的食品类支出占比由1985年的57.79%,呈持续下降趋势,至2010年为41.09%;城镇居民食品类支出由52.25%经历了1995年至2001年的迅速下降阶段,近年来稳定在36%左右,下降趋势放缓。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中食品占比依然较高。
  2、衣着类支出总体呈下降趋势,尤以城镇居民此项支出下降较为明显,2000年以来该类支出占比出现平稳趋势。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在城镇居民中呈下降趋势,但在农村居民中变化并不明显。
  (二)占比呈上升趋势的有
  1、居住类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占比在1990年之前在5%以内,之后持续上升,其中1996年到1999上升速度较快,自2000年起基本维持在10%左右;农村居民居住占比变化呈U形,1985年为18.23%,以后逐渐下降,1993至1996年基本维持在14%以内,1997开始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年再次达到20%左右。
  2、交通和通信类支出占比上升明显。在农村居民中由1985年的1.76%上升到2010年的9.84%,城镇居民中则由1985年的2.14%上升到2010年的12.60%,分别是基期水平的5.6倍和5.9倍。
  3、医疗保健类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居民中由1985年的2.42%提高到2010年的7.44%,城镇居民中则在2006年之前呈上升趋势,自2006年起略有下降,保持在7%以内。
  (三)占比呈现波动及新增消费支出
  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前期呈现上升趋势,后期则出现下降。该项支出占比在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中分别在2003年、2002年达到最高点,此后出现回落,至2010年分别为8.37%和12.08%。
  自2004年以来,统计数据中增加了银行中介服务、保险服务类消费支出,占比呈现上升趋势,但目前占比仍较小。
  
   二、我国投资需求结构分析
  投资是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向不同产业方向投入所形成投资配置量的比例就是投资结构。不同方向的投资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比未投资的那部分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从而影响原有产业结构;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我国近年来各行业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的占比情况,体现出投资需求的结构变化趋势 。
  (一)第一产业
  改革开放之初,对农业的投资比重出现减少,从1985年至1998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均不足1%。这体现了这个时期的农业增长更多的和广大农民在联产承包制激励下,迸发出了极大热情和干劲有关。同时此阶段对农业的投入以农民个人投入为主,存在较大数据漏出。从1998年开始,对农业的投入略有增长,并基本稳定在接近3%的水平。
  (二)第二产业
  转轨前重化工业的赶超发展战略,造成了1978年制造业的投资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随着投资结构的改善,制造业投资占比逐渐下降,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协调,原来扭曲的产业结构得到初步调整。20世纪末,制造业的投资占比降至10%左右,此后开始大幅提升,呈逐年递增之势,至2008年投资占比再次突破30%,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重中之重。
  在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方面的投资,于改革初期呈大幅增长,在1990年和2000年达到高峰并接近10%的水平,此后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维持在6%左右的水平。
  对采矿业的投入在改革初期出现明显上升,至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下降,近年稍有回升,稳定在4%左右。
  (三)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占比除在1995年到1999年出现过短暂的下降外,一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年来均超过20%以上。
  交通运输、仓储行业投入稳步提高,占比稳定在10%左右。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领域投入不足。转轨初期相应投入尚可,但随后呈下降趋势,1995年左右,教育、文化、卫生方面投入有所增加,但2004年后占比出现回落。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始终未能实现,也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 。
  
   三、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汽车、通讯器材、住房、教育、文化等产业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提高,由原来温饱型消费结构向小康型方向迈进,但消费结构低层次特征明显,食品类支出占比仍然过大,居住和医疗保健类支出过高,限制了居民对更高层次消费的需求。
  从投资需求结构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方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业投入尚显不足。第三产业中,房地产行业投资比重过大,而教育、科技、卫生等投入不足。同发达国家相比,服务业投入较少,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已提出,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做为重要任务,强调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教育、科研等经费投入,我国消费和投资结构将进一步趋于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