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改革

农村信用社改革;改革中的挑战;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1、其他金融机构挤占了其市场空间,竞争压力加大
  近几年来,在农村金融市场,不仅有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而且还有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机构发。这些金融机构的发展态势迅猛,不但扭转了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局面,而且还挤占了农信社的市场空间,它们依靠自身优势主要在中小企业领域以及农户小额贷款领域与农信社展开竞争。并且,随着政府对农村经济支持力度的不断提高,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涌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形势将更严峻。
  2、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实力仍然与其主力军地位不对称
  作为主要面对农业、农户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在较多的地区是提供农村金融服务唯一机构。但是农村信用社不但经营机制绩效差,并且不良资产的积累较高。例如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率虽有下降,但是相对于四大银行以及其他政策性银行,占比还是较大的。由于亏损状况严重,不但不能够实现利润返还,社员参与信用合作得不到预期收益,同时,由于资产实力不足,根本无法满足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的主体地位名不副实,其主力军作用也流于形式。
  3、金融风险与政策性包袱并存情况仍显严重
  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过程中,农村信用社一方面承受着诸如保值储蓄来的亏损、贷款损失等金融风险并担负着商业性业务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另一方面又由于农信社是具有合作性质的银行业金融组织,不属于政策性金融机构,不能享受相关补贴,没有政策优势。同时,作为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与纽带,农村信用社又背负着一个难以推卸的政治责任——支持“三农”。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给予农村信用社在税收、财政补贴、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但是毕竟支持力度有限,甚至有些支持的可行性不强,想要在短期内达到目标十分艰难。金融政策加之政治包袱,农信社的发展举步维艰。
  4、市场定位仍不明确,经营目标开始背离“支农”
  尽管从组织形式上看,农村信用社还具有合作金融组织的某些特征,比如,有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但实际上,社员很少能够对信用社的经营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农村信用社较之政策性银行具有天然的商业化、盈利性冲动,因而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它们更倾向于为企业和个体工商也提供贷款,而不是为一家一户农民和为农业提供信贷服务。这些都表明农村信用社从实质上说已经背离了合作组织的基本原则,其市场定位并不能体现出社区和社员的利益。同时,由于资金缺陷,其“支农”的目标也越来越有心无力。
  二、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建议
  1、保持改革政策稳定,帮助化解历史包袱
  适当降低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银行机构的标准条件,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可以维持原来的标准,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根据2003年的国家发展有关文件精神,可以适当扩展其自主权,从而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拓宽业务范围,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使用效率。而对于部分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消化。倘若因发生自然灾害,如旱涝、地震、特大泥石流飓风等灾害,而造成信贷资金的损失的,应当由国家出资救助来弥补损失。与此同时,须集中解决中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区,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问题,加大对这些地区农业金融发展的财政支持。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监督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信息披露办法,强制要求农村信用社社员(股东)规范地进行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信息披露,从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维护投资人利益。制定严格的农村信用社信息披露工作制度,规定在相应期限内必须向全体社员(股东)进行信息披露。除个别商业机密经批准可以不公开外,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等信息均列入公开范围。同时,建立日常信息查询和社员的(股东)质询制度,提高社员(股东)行使决策权和监督权的意识和能力,并保证其知情权的充分行使。
  3、加快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培养专业人员
  由于越来越多的新型金融机构挤占了市场,农信社不仅要保证其基础业务的竞争地位不动摇,还应加强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中间业务以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才能与时俱进,不被时代的潮流淘汰出市场。对此,笔者认为,当今是电子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金融创新也应该将着力点放在技术的改造上,而技术的改造则又离不开高素质人员。故而,一方面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行电子技术及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中间业务发展的硬件平台,为增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快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提高中间业务的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为增强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只有从技术和人员上达到要求,农村信用社才能转变盈利模式,拓宽盈利空间,从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