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在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已成大势所趋。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文件指出,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要先行一步”。这里与金融联系密切的会计专业相应地对我国国民经济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众多高校相继开展了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高等教育评估中还提出了“5%-10%”量上的要求:“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方案中也规定,达到优秀标准的学校,双语教学的课程要占到8%以上 ”。
一、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双语人才供需分析
“双语教学”一经产生,就引起理论界的争论,经过不断探讨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一是在我国,双语教学通常指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二是双语教学应分层次、按计划逐步展开。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为了适应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要求产生的。经济活动全球化也要求教育国际化、会计人才国际化、就业范围的全球化,广泛开展专业双语教学是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一)客观形势对双语人才需求方面
从我国经济形势来看,加入WTO后,国际资本不断涌入,众多企业也走出国门,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在国外,都需要双语会计人才,加上全球一次又一次的并购浪潮提供了广阔的会计服务市场,跨国公司的涌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频繁需要大量的专业会计人才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从1999年我国第一次遭受外国反倾销调查至今,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已有500余起,且近两年呈增长趋势,每年都在30起以上,多时可达40-50起。有关部门估算,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每年平均损失800多亿人民币。排除其他原因,懂得国际会计准则的人才匮乏是主要的原因。“企业败诉的很大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不能提供有关产品生产的准确会计资料。”一位长年研究国际贸易的人士说,例如彩电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调查时,必须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做好账,必须及时提供账本、生产记录、购销合同、发票、运输、保险等单据,但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是空白。而在目前,能熟练应用英语并且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级财会人才需求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同时,世界著名的安永、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又在中国不断加强既懂会计又懂外语的人才竞争。
(二)双语会计人才的供给方面
1.双语会计人才供给方面:目前,我国双语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这类人才高校教育供给不足和滞后,国外的一些会计行业的资格考试及培训涌入我国,如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又称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ACCA,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以英国为基地的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CCNA(CISCO职业认证)、CCIE(国内互联网专业证书)等国际认证,受到就业者的普遍欢迎。自ACCA在国内启动以来,到2001年中国内地仅有2800人注册成为ACCA的学员,到目前也不到1万人;中国目前持有AIA证书的约有200人。可见会计双语人才培养的空间很大,高校会计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也该提上日程。
2.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状况
我国许多高校在2000年之前没有明确提出双语教学,但是会计专业英语确实一直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专业英语处于一种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中间状态,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过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000年之后,随着国际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多,不少硬条件和软条件都好的重点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开展了英文授课,比如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院校;当2001年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明确提出双语教学要求和评估指标体系后,几乎所有设有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想尽办法争取开设会计双语教学课程,但很多高校处于试点和实验阶段,只是选择部分年级部分班级来开展;同时部分院校积极联络境外高校合作办学、互派师生;有的还设置了国际会计专业、国际通用会计考证班等,全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翻开众多高校的会计专业招生简章,可以看出双语课程逐年增多,这预示着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各地高校所处地域不同或教育实力差异悬殊,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良莠不齐。
3.高校学生的就业选择
根据笔者的口头调查,会计专业的双语课程很受学生欢迎,85%的学生希望更多的会计课程利用双语教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收入高的工作,比如进入外资企业。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中国会计视野网近日发布的《2004财会行业从业人员薪资调查分析报告》。调查显示:依据单位所有制性质、所有制类型的不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差距很大。工资收入最高的是欧美外资企业,最低的是事业单位/团体及行政单位,其平均数及中位数均不及欧美外企的一半。外企的起薪一般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其低位数一般高于1万元,其他类型企业低位数均不超过1万元。 如果学生毕业后要想进入欧美外企,起码应具备双语课程的知识储备,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双语教学是教育向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必要选择,也是顺应学生主观意愿的。
(三)总体趋势分析
在未来的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位居榜首。据有关人士估计,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双语会计人才,双语人才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需求缺口巨大,供给却处于短缺状态。
本科会计专业学生大学中基本上都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和条件。所以在外界经济环境不断全球化形势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重大而深远,高校会计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教育、教学规律表明,师资、学生、教材是最基本的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师资因素
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是具备合格师资。会计本科教育层次中,双语教学师资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1.在专业知识方面:全面深入掌握本专业各科的基础知识,并在某些学科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掌握本专业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2.在外语语言能力方面:除了扎实地掌握一门基础外语以外,还具有用中外文流畅地表达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交流能力。双语教学与一般专业教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语言表达的双重性。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练习本专业各种词语的中外文表达方式,达到应用自如的境地。3.要求会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应尊重教学规律,了解学生心理,合理安排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高校中主要由两部分教师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一部分教师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位,并在国外的有关学科领域开展过前沿的研究工作。他们非常适合双语教学工作,但这种教师的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部分教师虽然没有在英语国家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但他们同样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站在学科前沿,他们在双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当加强运用外语能力的训练。
(二)学生因素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根据笔者观察,绝大多数学习英语的学生尽管能通过国家组织的四级六级考试,但是听说能力明显不足。用汉语学习和理解会计相关课程尚有一定难度,如果改用纯英语授课恐怕学习效果和理解知识点的难度更高。用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考托福和GRE去美、英、加等国家留学,他们应该代表了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英语的最高水平。可是,这些大学生和研究生到了英美国家却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几个月)才能适应课堂教学,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带着录音机走进课堂,以便能记录下自己听不懂的地方,课后再重听。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了解我国高校中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完全清楚他们是否真正具有接受双语教学的能力。以这样的英语基础去接受用不熟练的、甚至是充满语法错误的英语进行的专业课教学,我们还能期望他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吗?我们还能期望他们基于此准确获得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吗?
(三)教材
教材是教育活动实施的载体,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根据实验教学和对双语实践的调查,会计专业双语课程使用教材比较容易解决的是直接源于西方的一些课程如《西方财务会计》、《国际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市面上书店里能直接购买到,甚至还配有中译本、习题集及答案、光盘、教学PPT文件;而对于一些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专业课如《预算会计》、《村合作组织会计》则比较困难;特别是我国与西方国家会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一致,比如我们开设有《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入门课程,西方则无,还需要花费人力、财力编译开发适宜我国教学体系的教材。此外,外文教材价格比较高,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优势和困难
全球化背景下的会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国际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特别是会遇到更多的会计国际协调问题,这就给担当桥梁的双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双语教学也会显示出其优势与不足。
(一)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优势
毫无疑问,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了外语运用能力的训练,还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拓展型人才,有助于国内企业顺利走出国门,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能够增强高校师生查阅前沿外文科研成果,借鉴运用于我国会计实践工作中。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困难及克服
尽管在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无论于国家、于学校、还是于学生将来都受益,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双语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其表现为:一是缺乏语境气氛,学生在外语环境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只是就教师布置的用英文表达的练习或作业用母语理解处理再翻译为英语,即:难以形成异语思维方式、容易死记硬背;二是会计专业学习上的“夹生饭”现象,英文授课知识没有完全掌握,中文知识体系不全面、不协调,根据安徽工业大学对实施会计双语教学的相关教师的调查表明,有一半的学生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所担忧,怕不适应中国的会计制度,它对考研究生、考注册会计师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缺点应该是可以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克服的;三是把会计专业课上成了外语课,学生所需要的会计专业知识不够。如何让会计双语课更充分地发挥优势,避免其弊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于语境气氛不够的问题。可以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基于环境变化和交流的需要的产物,我国绝大多数人说汉语,汉语母语就像我们大部分人使用右手那样相当熟练,不用刻意去营造母语气氛。外语语境相对少一些,用外语就像用左手一样不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外语角、收听外语广播、听外文歌曲、广泛阅读外文专业材料、撰写外文论文等途径进入到外文语境中潜移默化,使外语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2.会计专业学习上的“夹生饭”问题。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指望把所有的专业知识都灌输给学生,并且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双语教学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会计双语教学中应注重把重点难点问题通过讲授、讨论互动等形式吃透,不能贪多求全。
3.外语课与专业课定位问题。外语课会偏重于语言音、意、结构、语法等基础知识方面,而会计专业课程则更注重运用外语来进行会计账务处理。鉴于会计语言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作用主要是使国际间贸易往来顺畅,所以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应该定位于专业知识上,而不是外语语言。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经济形势及会计双语人才的供给需求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趋势不可阻挡,但双语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教师、学生及教材;只有正确认识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利弊,才能更好地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作者:杨美丽 庄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