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系中的物价管理分析
物价管理 医疗收费 改革实践
社会压力不断加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形势更加严峻,对于医院管理层来说,如何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做到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收费,是医院长远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大课题。
一、医疗收费常见问题分析
(一)病历内容与医疗收费不符
虽然医院的收费都是按照国家规定以及有关标准,并结合医院实际的服务项目进行收取,但是也会存在病历内容与实际收费不相符的情况。对于收费项目不符的情况大概有几种,在患者根据医嘱进行检查化验时,各种收费已经产生,但是在病例中并没有记录;或许由于病历书写不够规范,对于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没有专门的电子医嘱,在相关人员仅通过口头医嘱或者手工进行收费录入的时候,就会产生无医嘱收费,也或许由于医疗人员过于繁忙,没有及时停止自动收费,导致出现过多的收费。
(二)缺乏恰当的物价政策的理解
尽管我国医院HIS系统逐渐完善,并使用,同时使得很多患者的收费依据这套系统产生,但是在产生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步骤和过程,尤其是对于住院患者而言,其收费过程也就是计费过程,涉及到医生,护士,药剂人员以及主治医师,还有计算机价格系统维护人员等,因此,由于不同的管理人员对价格的理解存在差异,也就导致了不同收费结果的产生,从而出现了多收费或漏收费的问题。
(三)责任心不强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在医务人员工作强度较大的情况下,承担了本不该由医务人员担负的收费工作,同时也会由于医务人员不够重视,就会出现开立医嘱失误或者误操作的现象,也就造成了多收费和少收费的情况。
(四)物价政策不及时推广
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各种医疗设备以及先进的诊疗手段,都获得飞速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出现,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受到居民物价指数的影响,对于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没有明确标准。因此,由于医疗服务价格并不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协调,也就存在医疗技术发展和病人需求不协调的状况。并且,由于个别人员未能严格按照相关的物价规定进行收费,导致了错收费现象的发生,这也为以后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医疗乱收费问题改革实践
对于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乱收费问题,只有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立法,加强收费的监管,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逐渐完善健全物价体系,强化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物价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医药价格管理工作,规范科室收费行为,维护医患双方合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及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物价管理奖惩制度、价格公示制度、投诉管理制度、优秀兼职物价员考评标准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逐步推广院科两级责任制以及三级组织管理模式,由医院院长对医疗服务价格负责,而由相关科室科长对相关的收费负责。与此同时建立专属的价格管理小组,制定出价格管理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计划,明确基本的工作思路,设置专门的医疗价格监督和管理人员,在相关科室也要设置专门的价格管理人员,监督价格收费的落实。
(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行业规范意识。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培养起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并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具备财务、公文写作以及相关沟通技巧外,也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只有这样才会深入理解医疗服务项目的内涵,也就能够有效的对科室相关收费起到指导作用。
(三)明确规范收费重点。特殊卫生材料的使用,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主因之一。对此,医院从源头抓起。凡需进院的特殊卫生材料,一是要符合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范围要求;二是要由申请科室提交新购卫生材料在临床应用中“效价比”的相关材料,“效价比”不高的材料坚持不进,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特殊卫生材料的使用必须先征得患者的同意。
(四)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保障收费的实时监管。医院使用HIS后,由专职物价人员负责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数据库、特殊卫生耗材数据库、药品价格数据库等的维护工作,以保证收费数据库的准确、统一。未经医院许可,任何科室或个人都无权进入数据维护系统。药品、特殊卫生材料的加价由系统自动确认,避免人为计算错误。设置科室常用收费项目数据库,方便科室计费。
三、总结
在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就要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及时的采取措施去修正、改善,在为人们谋福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才会获得长远的发展,对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