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菏泽打造生态发展高地对策研究

生态发展高地 对策建议 生态文化
  2012年1月8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菏泽召开了“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座谈会”,省委书记姜异康同志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菏泽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打造“区域生态发展高地”。
  一、打造生态发展高地的重要意义
  (一)打造生态发展高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言,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改变消费模式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打造生态发展高地,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菏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文明观念深入民心。
  (二)打造生态发展高地,是加快推进菏泽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
  为更好地推动全市“五大基地一大产业”重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形势,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目前,菏泽市能源消耗总量还比较大、污染排放还比较多,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产业结构中资源产品、初级加工产品比重高、核心竞争力弱。近几年,虽然二三产业发展较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但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2011年一产比重全国已降到10.1%,山东省为8.7%,但菏泽一产比重为15.5%,仍远远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同时,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占比仍然较高。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结构,菏泽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交界地区中异军突起将难以实现。只有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以打造生态发展高地为重要着力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开辟新的发展空间,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增强在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
  (三)打造生态发展高地,是生态山东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座谈会”召开不久,1月10日,省委、省政府就在济南接着召开了生态山东建设大会,会议下发了《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回顾总结了生态省建设工作,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山东建设工作。为贯彻落实《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3月23日,菏泽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菏泽建设大会,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体制四个方面积极推进生态菏泽建设。打造生态发展高地,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和谐相处。这将对完成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各项评价指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使建设生态菏泽的步伐更大更快更好,把菏泽建成特色鲜明的“花城、水邑、林海”,在建设生态山东中走在兄弟地市前列,做出积极贡献。
  (四)打造生态发展高地,是实现科学发展高地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在座谈会上,姜异康书记提出菏泽要在产业、自主创新、城乡统筹、对外开放、生态、社会事业等六个方面建设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科学发展高地,明确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这六个“发展高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各有侧重,都是打造科学发展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生态发展高地,既是全市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期待,也是实现科学发展高地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乐享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成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成其他五个发展高地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打造生态发展高地,着力解决好损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蓝天碧水净土空气新,为全面打造科学发展高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打造生态发展高地的基础条件
  菏泽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是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除了巨野县东南有10平方公里的低山、残丘外,其余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土质肥沃,土壤深厚。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呈簸箕形,地面高程最高点东明县焦园68.5米,最低点郓城新河下段37米。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冲刷沉积,菏泽市微地貌较为复杂,主要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决口扇形地、碟形洼地、沙质河槽和背河槽状洼地。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6.6—123.6千卡/厘米2,其中植物可利用的光能为57.2—60.5千卡/厘米2,年日照时数2350.4—2637.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4—58%,年平均气温为13.5—14.0℃,年平均降雨为652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