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增值与价值止损探究


■ 王君彩


--------------------------------------------------------------------------------

《会计之友》 2006年第33期

本文系教育部2005年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无形资产流失:来自国企改制中的经验证据》(批准号05JD630108)、中央财经大学2005年度校级科研课题《无形资产:价值提升与价值止损——来自国企改制的思考》(批准号05XY0016)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如何深刻认识无形资产与价值创造、经济贡献的现实联动性与贡献力关系,理性地把握无形资产价值运营中驱动效能与抑制效应的固有规律,更好地强化国有企业无形资产运营进程的价值管理,实现其价值增值与价值止损,则是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需要认真探索和面对的问题。

尽管创造价值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永恒主题,但是,在不同时代,创造价值的要素则不尽相同,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以至于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舞台上,其主要角色一直在不断地更替着。今天的经济生活正在经历一个根本的转变,决定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已经由传统的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市场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货币投资、物质设备和规模化扩张转向人力资本、客户资源和精细化经营。有形资产曾经是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源泉,而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整个经济发展的内存动力和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无形资产正日渐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要素。
一、无形资产正演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实,可能正是无形资产的复杂性和诱惑力,导致人们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形成了无形资产仍然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人才和物化了的智力成果、智力产品,又包括无形的信息、知识、智力活动和智力劳动,其实是源于有形资产又高于有形资产的劳动成果。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有史以来就在进行各类智力活动,无形资产也一直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但长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也没有得到人们的基本认可。自工业化中后期以来,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它不仅可以部分代替或减少原料、劳动力、设备、库存等物资投入,而且可提高资本周转速度,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左右资本流向,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无形资产种类及其保护性约定
关于无形资产的分类问题,目前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观点,但是,从我们研究企业现实中无形资产价值属性出发,我们将无形资产分为知识背景下的无形资产和权力背景下的无形资产两大类型。知识型无形资产的构成主要是依靠高度密集的知识、智力、技术和技巧及其可能带来的高附加值,如专利技术、驰名商标、计算机软件、工业产权等;权力型无形资产的构成主要是依靠特许权利和可获赢利条件的关系,如土地使用权、采矿权、专营权、进出口许可证、生产(设计)许可证、雇员关系、顾客关系、代理销售关系、原材料供应关系等。
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经济发展的不再是货币资产、权力和自然资源,而主要是知识、品牌、专利、信息等无形资产;经济增长模式不再是以“劳动力经济”加“自然资源经济”为主导,而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为核心。无形资产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渐进过程,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中。结合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的实际,能够给企业带来相应经济价值的标准看,无形资产的存在形态,除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已经纳入会计核算系统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各项无形资产项目外,事实上还应包括厂商字号、产地名称;计算机软件、企业形象设计、科技成果权;专营权、进出口许可证、特种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荣誉称号、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优惠政策;市场信息、营销渠道、管理方法等经营秘密;矿业开采权、水电使用权、通讯权、租赁权;人才及企业家等诸多类别。基于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相关国际组织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保护性组织、公约、条约。其中,主要国际组织有1884年成立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同盟和1970年成立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要国际公约有《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专利合作条约》等10多个国际公约;一些国家也先后订立了区域性的保护知识产权公约,如1968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订立的《荷比卢统一商标法》,1977年非洲知识产权组织通过的《班吉协定》,以及1973年西欧国家缔结的最具影响的《欧洲专利公约》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强化,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体系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完善。
(二)无形资产的形成与显能的样本分析
无形资产门类繁多,特征各异,不同类别的无形资产具有不尽相同的价值生成机理。深入研究无形资产群体中由研究与开发生成的知识产权,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此来阐释无形资产的形成过程和效能释放过程。
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自然离不开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活动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一个国家研究与开发力量的强弱,是整个国家科技力量强弱的根本指标,也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基本指标。研发的目的在于增加知识的存量,其中包括对人类文化与社会的认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开拓出新的应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即R&D)是一种有系统的综合性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丰富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宝库,并利用这些知识去进行新的发明。”根据内在活动特征,研究与开发一般按照其演进过程将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个阶段:基础研究是指以现象和可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所从事的实验工作或理论探索,主要是为了获取新知识而没有任何具体的应用目的,即没有特定商业目的,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应用研究则主要是对某个特定应用领域或具体实用目标以获取新知识,利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开发研究是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生产产品或完成工程任务而进行的技术开发活动。随着人们对技术创新认识的变化,人们对研究与开发的认识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之间尽管存在区别和界限,但也不能完全割裂开来。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国家(如日本)把开发研究加以延伸,细分为开发研究、设计研究、生产研究、流通研究、销售研究、使用研究和回收研究,并把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流通、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都视为开发研究的范畴。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研究是实现将货币转化为知识,而开发则是实现将知识转化为货币(实现知识商品化)。这也正是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阶段,实施不同会计确认标准的依据,即对研究阶段的费用完全进入期间费用处理,而对开发阶段的费用在符合特定标准时进行资本化处理。R&D与技术创新有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下图示意:

由图可见,研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通过创新所引发的产品销售,必然实现了内含的超额利润,这也正是研发形成无形资产、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所在。
(三)无形资产在经济建设中的内在决定作用
关于无形资产对于企业价值创新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内在决定作用,笔者通过许多视角来深刻认识,起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
一是高智力投入占据企业成本的比重逐步上升。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再主要是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源和实物资产,而信息、知识、品牌、人力资源等非实物资产和形式多样的无形资产投入在企业资产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