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探讨

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上市公司
  一、引言
  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已近6年,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效果如何,这应是目前市场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理论在资产减值准则、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债务重组准则、非货币性交换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均有所体现。然而由于金融危机的产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焦点。因此,本文就将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应用总体分析
  为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新准则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对深市的1470家上市公司,沪市的939家上市公司采用了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共抽取了120家上市公司,对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表明,选取的120家样本公司中,第3号准则—投资性房地产中有7家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占全部上市公司的5.5%。研究表明在各家上市公司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还属于少数,绝大多数还在使用成本模式计量。上市公司多数不选择以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一般房地产企业开发出售的商品属于存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规范的范畴。我国地产类上市公司有90%是开发类公司,因此绝大多数房地产公司被排除在外。2、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税收问题是房地产公司的一大顾虑,成本法下,虽然投资性房地产提取折旧或按期摊销可以抵税,并且可以通过减少相应的上市公司账面盈利金额来减少现金支出金额。
  在调查研究的120家上市公司中,第7号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利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上市公司共有3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为1.98%。而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用条件非常严格,必须包含两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新准则的规定大大增加了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来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防止了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操纵相关利润现象的发生。
  120家上市公司中,运用12号准则———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有26家,占上市公司的21.3%。采用公允价值对债务人用非现金资产偿债时的非现金资产进行计量,从而可以反映出资产的虚实与否,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及质量性,有利于债权人和债务人正确的判断。由此债权人、债务人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更公允,体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
  抽取的120家上市公司中,运用第22号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公司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有34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7.78%。从2011年120家上市公司年报分析中可得,金融工具占股东权益差异调节针对公允价值调整额的52.34%,调整金额高达8.313亿元,占调整金额的135.56%,影响最为突出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120家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由于新旧准则不同,从而致使股东权益占总调整金额的135.12%,总额为7.82亿元。
  在选取的120家样本的2011年年报披露中可以发现,11家上市公司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上,这些公司3家以审计或评估价值后的净资产作为公允价值;有2家将账面价值作为公允价值;4家是使用其他方式确定公允价值;还有2家公司没有具体指明如何确定其公允价值的;1家则以市场交易价或协商价作为公允价值,从而使得无法确认其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合理性。而且,将账面价值作为确认公允价值依据的公司,其方法的合理性也值得商榷。再者如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18 家上市公司中对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其中有11家采取的是以房地产评估计价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从而比较可靠。然而其他企业则用房地产公司调查报告来确认和计量,而有的甚至通过自己的评估来确认和计量。这些方法各不相同,有些企业甚至对准则生搬硬套,模糊其概念。很明显,这些企业采取的方法都不符合新准则中所要求的公允性和客观性。
  三、结论
  由于国内一直对如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争论不休,所以对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更完善的监管就迫在眉睫。但是如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这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如何分类金融资产、如何选择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等。这些问题在急需被解决的同时也给了众多上市公司可趁之机,从2011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可以得知,很少有企业运用债务重组形成公允价值,但是仍然有59.21%去年亏损的企业运用债务重组的方式,并且有62.5%的企业在本年盈利。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监管公允价值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我们加强相关方面的监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使得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方式扭亏为盈的现象不复存在。
  公允价值计量会导致牺牲可靠性来满足相关性现象的产生。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来,公允价值的必备条件是存在活跃的市场。但是迄今为止,我国的生产交易市场还不够完善,价值很难通过价格准确及时地反映出来,所以很难获得资产的公允市价。虽然可以通过限制估价法来评估公允价值,但是我国还缺乏折现率和现金流信息,所以正常的判断不太准确,大部分的估计是主观的。因此,通过牺牲可靠性为代价,这不仅不能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反而可能会给公允价值计量带来反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