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财务总监工作
一、履行监督职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明确财务总监定位“正人先正己”,财务总监作为财务监督者,只有自身行得正,才能担负起监督责任。财务总监在开展监督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依法开展监督工作。按《财务总监管理办法》,履行监督职责,行使经营决策的参与权、财务会计活动的检查监督权、管理工作的建议权、经营业绩的评价权以及违法违规行为的制止纠正权等。既要按照《财务总监管理办法》的职责要求监督到位.又不能越位行使监督权利,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决策,更不能错位行使企业财务负责人(或总会计师)职能,管理企业具体财务会计事务。这样才能获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提高监督效率。其次是财务总监要坚持廉洁自律原则,严格约束、规范自身行为。在监督企业的同时也要自觉接受派驻企业的监督,不能接受派驻企业的馈赠,不参加派驻企业的宴请活动和非公务活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依法监督企业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并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是财务总监开展事前、事中监督工作的主要途径。因此,财务总监一方面要督促派驻企业建立规范内部决策程序,实行民主决策,为财务总监自身参与决策、开展监督活动奠定基础。企业内部决策程序是否规范、民主,直接影响财务总监监督的及时性。另一方面,财务总监要积极参加企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及其他专题会议,依照《公司法》、《会计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开展监督工作。监督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一是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合法,是否从事非法的经营活动;二是企业对外投资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金来源是否合法;三是企业改制是否按规定程序操作,职工安置方案是否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四是企业产权转让是否按照《企业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公开交易;五是重大经营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并按规定履行审批或备案手续;六是企业会计核算是否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七是经营者是否遵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职责,是否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八是企业费用开支是否合法、合理等。
(三)认真审阅会计资料,关注企业重大经济事项审阅会计资料是财务总监履行事后监督职责的主要手段,也是履行监督职责最基本的手段。在审阅会计资料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一是企业会计核算是否正确,会计报表披露是否恰当;二是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是否正常,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三是重大财务收支是否合法,是否已经履行了内部决策程序和批准程序;四是非正常性收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其来源或用途是否合理等。
(四)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政府向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的根本目的,也是财务总监工作的主要职责。财务总监应时刻牢记使命,站在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角度,严格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重点监督九个方面:一是企业改制过程中是否存在隐瞒资产、低估资产的情况;二是资金出借收益是否合理,是否由借款方提供担保措施;三是除互保及对子公司担保外,是否存在为其他单位单方面无偿提供担保现象,是否有反担保措施;四是到期债权是否已经及时回收,是否存在已逾期难以收回的债权;五是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交易价格是否合理,特别是与经营者持股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是否存在损害国有资产利益的行为;六是产权变动是否经过资产评估,产权转让是否公开交易;七是不良资产的核销是否经过清理和鉴定,是否已建立账销案存制度;八是对外投资收益是否及时、全额收缴;九是是否存在其他损害国有资产权益的行为等。
(五)认真学习、勇于进取,不断提高监督能力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国资监管法规陆续出台,对财务总监的素质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财务总监依法开展监督工作,就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如:《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才能够明确监督的方向,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求财务总监积极探索有效监管方式,多摸索、勤思考、不断积累监管工作经验,努力创新监管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切实担当起国资监管重任。
二、发挥专业特长。在服务中实现监督
(一)监督与服务关系财务总监通过为企业提供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可赢得企业的信任,融洽与企业的关系,为监督铺平道路。所以,财务总监应当充分认识到监督与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服务是为了监督,监督要靠服务开展。只有把监督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理念.才能赢得企业的信任和尊重,使监督的使命落到实处,使监督更具人性化,更富有成效。
(二)服务内容财务总监作为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较精通会计、财务、审计、税务、评估及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财务总监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监督的同时,面对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积极主动出面为企业服务,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防范企业风险;二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清理企业债务债权。四是辅导培训财会人员,提高财会队伍素质。五是参与企业内部审计,在服务中实现监督。六是参与解决企业其他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