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企业捐赠与企业经济绩效相关性研究

摘要:捐赠作为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对于缓解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选取重庆市2007年至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企业捐赠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企业捐赠与企业绩效正比例关系,但不显著。据此对企业捐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政府和企业共同规范企业捐赠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捐赠 企业经济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资本不断扩展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被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自己的股东以及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捐赠是企业履行企业公民的重要途径和表现形式。本文旨在研究企业捐赠与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从侧面反映企业应该加强其对社会目标的关注,从而实现目标和经济目标的统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重要的努力。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对于企业捐赠的研究大多基于利益相关者,大体包括企业捐赠的合理性解释,企业捐赠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但是,较少研究政府支出对企业捐赠的影响,本文将政府支出作为影响企业捐赠的影响因素,分析企业捐赠的动机和内涵。Fry,L., Keim (1982)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广告费用与公司捐赠是形成公司声誉的互补性投入。Brown,Helland和Smith(2004)发现捐赠与广告费成正相关,管制企业和研发投资较高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捐赠更多。山立威和甘犁(2008)等人基于“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捐款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公司是以获取广告效用与提高企业声誉为目的发生捐赠行为的。因此,提出假设:
  H1:捐赠与广告支出成正比例关系
  企业捐赠与政府支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从捐赠的需求方来看,政府支出以及企业的捐赠均可以改善企业所处的环境,即政府的支出会对企业的捐赠行为形成“挤出效应”;从捐赠的供给方来看,企业捐赠资金的流向一般是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支出。而政府对这些支出都比较关注,必然会加大对捐赠资金的监管。McElroy和Siegfried(1984)研究公司规模与捐赠关系,涉及到地方政府用于社会服务的支出,但是变量之间关系并不显著。Navarro(1988)认为,企业所处的良好环境会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而公司捐赠和政府相关支出均可以改善公司所处的环境。因此,政府支出就可以看作公司捐赠的替代品,政府支出水平会减少公司捐赠的数额。Day和Devlin(2004)对加拿大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捐赠与政府支出正相关:政府支出挤入了公司捐赠,两者是互补品。接受捐赠、提供公共服务的慈善机构,同时也严重依赖于政府的直接资助或者依赖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因此,提出假设:
  H2:企业捐赠与政府支出成正比例关系
  关于企业捐赠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理论界仍无定论。主要包括:(1)代理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股东的利益是最重要的。经理层利用自己对企业的了解以及信息管理上的特权,通过捐赠来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不一定会给股东带来财富。该理论的前提是股东更愿意将利润用在其他方面,而不是进行捐赠。除非捐赠创造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代理理论认为捐赠会降低企业的绩效。(2)利益相关者理论。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应该注重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均衡。不少研究表明,慈善在提升和改善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支持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慈善责任。(3)资源依赖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的慈善捐赠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企业捐赠可以使企业获得两者无形资源、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声誉。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将自身获取的资源加以整合,形成某种经营模式,从而使得企业变得独一无二。这些资源是企业独特的历史和发展轨迹所决定的,故很难被模仿。这样,企业可以缓解竞争环境下的稀缺资源,增强自身的资源基础,从而获得竞争优势。Smipson和Kohers发现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的社会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山立威和甘犁(2008)等人基于“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捐款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公司的捐赠行为是由其自身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能力所决定,即业绩好的公司捐款总数明显要高于业绩差的公司。因此,提出假设:
  H3:企业捐赠对企业的经济绩效有正向的作用
  大多数研究都得出企业的规模是企业捐赠的重要因素之一。Useem认为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捐赠水平的重要因素,大规模企业的慈善捐赠很多而不太注重企业利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资产负债率可以衡量企业的代理成本,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捐赠越多。因此,提出假设:
  H4:企业捐赠与企业规模成正比,与资产负债率成反比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企业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本文以2007年重庆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排除了两家资产负债率异常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28家公司的数据资料。捐赠数据来源于财讯网和巨潮咨询网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政府支出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三)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以下变量来研究捐赠与企业绩效的相互影响。设计的变量如表(1)所示。(1)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本文以2007年重庆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时间跨度选为2007年至2009年度的数据。捐赠数据和企业绩效作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以企业广告支出、政府支出作为解释变量。分别检验企业绩效对企业捐赠的影响和企业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控制变量。由于不同规模、不同风险水平的企业在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采用企业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控制企业规模,采用资产负债率控制企业的风险。
  (四)模型构建 本文将3年的时间分为两个段,分别分析2007年企业的经济绩效对2008年企业捐赠的影响,目的是检验企业经济绩效对企业捐赠是否具有显著的前期影响;其次,分析2008年企业捐赠对2009年经济绩效的影响,检验企业社会绩效对经济绩效是否具有显著的后期影响。由于2008年是汶川地震,企业的捐赠是基于理性的,将捐赠作为企业日常决策的一部分,还是仅仅为一种非程序化的操作,任意性很强。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建立的模型为:   二、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样本描述性统计情况,见表(2)。
  (二)相关分析 选取的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捐赠(dona)与经济绩效(roa)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其广告支出、资产规模显著相关,说明变量的选取是有效的。各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其中debt与roa关系显著,模型受多重共线性影响较低。
  (三)回归分析 (1)经济绩效对企业捐赠的影响分析。运用模型:DONA=a0+ a1ADVE+ a2 GOVE + a3 ROA + a4 DEBT + a5 LNAS +ε1,以2007年的ROA作为解释变量,对2008年的dona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检验2007年经济绩效对2008年企业捐赠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只有广告支出与企业捐赠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且系数为正,表明企业捐赠与广告支出成正比关系,假设1得到验证。没有得出企业捐赠与广告支出是替代品的结论,一方可能面因为2008年事突发事件较突出的一年,影响了企业的捐赠数,而与企业自身的广告支出关系不显著。另方面可能因为企业在广告支出的基础上,进行捐赠,是为了加强其广告效应,更好的宣传自身对慈善事业的支持。但是绩效、资产规模均与捐赠成正比,资产负债率与捐赠成反比,但是均不显著,假设3得到部分验证,假设4得到验证。 (2)企业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运用模型ROA =β0+β1ADVE+β2 GOVE +β3 DONA +β4 DEBT +β5 LNAS +ε2,以2008年企业捐赠作为解释变量,对2009年经济绩效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检验2008年企业捐赠对2009年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企业捐赠与经济绩效成正比关系,但是不显著。而广告支出与绩效成反比关系,也不显著。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成反比,而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验证了假设4。企业资产规模与企业绩效成正比,而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验证了假设4。以2007年至200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相关系数为0.523,判定系数R2=0.273。F统计量为5.86,伴随概率为0.000,说明方程的设定合理。回归的结果如表(5)所示:政府支出和企业资产规模显著影响企业的捐赠。但是企业捐赠与政府支出成反向关系,表面政府支出挤出了企业捐赠。广告支出与企业捐赠成正比关系。验证了假设4。企业的企业捐赠额与广告支出的关系支持了Fry,L.,Keim(1982)、Brown,Helland和Smith(2004)以及山立威和甘犁(2008)等人的结论。但是企业捐赠与经济绩效成反比,假设3没有得到验证,可能是因为企业的日常捐赠决策机制不健全,没有将其与企业的绩效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捐赠总比不捐好,捐多捐少是其次”的局面。万科房产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捐赠了200万元人民币收到了质疑。企业应该将慈善捐赠的决策纳入日常的机制中去,不能成为一种随机性较强的应急方式。企业捐赠与资产负债率成反比,假设4得到验证。因为企业的债权人首先关注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一旦偿债能力受限,则企业的捐赠行为会危及自己的利益。因此,资产负债率是企业捐赠的外部约束,或者说是一个限制。在回归时使用全部引入法,将广告支出剔除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经济绩效仍然不显著,回归的结果如表(6)所示。企业捐赠与资产负债率成反比,验证了假设4。而企业捐赠与绩效成反比,假设3没有得到验证,可能的原因是企业目前并没有将捐赠与企业的经济绩效联系在一起,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明企业捐赠是出于临时性的考虑,没有纳入到企业日常的决策系统中去。国外的战略性慈善捐赠可能就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企业应当从长远的角度看待捐赠,因为捐赠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稀缺的资源、竞争对手无法模拟的优势。
  三、结论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给出以下建议:在国家层面,一方面,建立税收优惠政策,给予捐赠企业适当的政策倾斜,简化捐赠企业的审核程序和手续,减少其交易费用。另一方面,政府支出挤出了企业捐赠,政府在正确引导企业的捐赠行为时,可以将支出用在其他一些需要的领域,让捐赠企业积极的参与到日常的领域,从而实现捐赠与政府支出的效用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社会层面,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和压力可以督促企业的行为。信号传递理论,可以激发企业的捐赠热情。首先要保证信息的传播要客观、及时、顺畅。其次,要让舆论形成一种价值取向。一旦企业的捐赠成为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统一的结果,企业捐赠事业才会健康发展,走的更长远。在企业层面,企业的捐赠行为可以在利益相关者间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个是企业捐赠最大的动力,企业应该在公司的年报、网站上披露自己所履行的责任,以便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区分,作出一些重要决策。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水平激发消费者响应的前提是其触发了消费者的经济理性或迎合了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同时还认为这种响应的动机来自利益驱使以及价值认同。文章的不足在于,选取的样本数据只限于重庆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