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对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近年来不断加大力度,医疗体制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善。但在新经济环境下,我们也不能否认我国的公立医院在管理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分析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并就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院;改革;方向


公立医院是国家出资兴办的,是政府为了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所办的医疗机构,医院在财政、人事等方面得到国家的很多支持。如果公立医院只讲经济利益,势必扭曲医患关系,对政府的威信和形象造成一定影响。自医改方案出台以来,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一定进展,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公立医院的改革仍然进展缓慢,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由公立医院的特性引发的。因此,政府应当对公立医院进行彻底改革,把公立医院改革要放在整个国家医疗体系改革中加以考虑,同时对相关的医疗体系、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
一、公立医院改革方向
  公立医院改革的本质就是通过重新分配卫生改革参与方的决策控制权、收益和风险来改善激励环境,创造一种新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把决策控制权转移到医院,然后通过让医院面向市场,给医院类似市场的压力来鼓励医院运用自主权提高绩效。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公立医院改革不是改革公立医院,而是改革政府对公共部门的治理;其次是改革模式具有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公立医院改革模式;第三是改革模式没有孰优孰劣,要适合国情;第四是中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公立医院治理模式;第五是改革政策要内在一致,相互匹配;第六是改革是渐进的,需要一步一步理顺机制,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近几年,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法律制度体系还不健全,缺少医院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很多公立医院采取各种手段、方式自行“创收”,使公立医院的定位日益模糊,公立医院更像一个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公立医院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它的公益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健康是每一位公民最基本的权,这不但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我国发展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医疗改革必须以公益性为导向,失去这一导向,公立医院的发展必然会陷入困境。 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回归公益性为目标,研究明确公益性内涵界定,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治理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建立起维护公益性的政策机制。
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建议
  1、卫生主管部门与公立医院行政脱钩
  在改革过程中,医疗机构的管理与对医生的管理应该分开,即是各类文件中讲的“管办分开”。长期以来,卫生部门一直把公立医院作为自己的下属单位实施管理,在基本建设、运营经费、人事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布置相关工作。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在养老保障方面参照公务员,也习惯于把自己作为卫生部门的附属机构,形成了等级化、行政化的事业单位体制。 由于存在这种实质上的附属关系,卫生部门在卫生监管方面就有所偏重,对民营医疗机构存在一种事实上的不公平。要使卫生部门提高对医疗事业的管理水平,要使公立医院真正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割开卫生部门与公立医院的事实上的行政隶属关系。 推进卫生主管部门与公立医院行政脱钩,一方面能促进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规范起来,有利于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医生的管理,国家应该对其进行职业标准化管理,并对医生的从业、执业进行市场定位,有了这样的市场定位,医生才能和医疗保险机构进行公平谈判,形成一个合理的执业价格。其中,如果没有医生的自由执业改革,医疗机构改革是很难推进的。
2、建立灵活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企业化运营的医院,必须有严格灵活的绩效考核制度。但又不能依靠纯粹的企业通行的经济效益至上的考核方法,其实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已经在改变经济利益至上的考核办法。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特殊行业,尤其是公立医院,更不能回到以前经济利益至上的死胡同。要推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就需完善医院的人员聘用、岗位管理、薪酬管理等一系列的制度。编制的核定、岗位职责的确定、薪酬的方法,都要以患者满意度为核心,以服务患者为最高目标,这应成为公立医院的立院之本。
3、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公立医院改革要给医院有真正法人的权利,比如独立的管理经营权、用人权、财务支配权、奖惩权,这是医院内激活力的基础,也是公立医院改革是否成败的关键。 只有充调动医院院长的积极性,设计好医院院长的目标管理考评制度,才能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实行的是较为僵化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虽然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出于逐利需要,也采取了一些企业化的手段,但整体的管理模式,还是事业单位的模式,面对新形势,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机制急需完善。 公立医院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关键要轻事业模式、重企业手段。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卫生主管部门作为行业监管部门,不宜承担所有人的角色,出资人角色,可由国资部门出任,把医院按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去运营,作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医院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必须实行专家治院,要推行院长负责制,院长作为经营者,对出资人负责,不再接受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只接受行业监管。院长负责制,可以避免原来“关系链上过多的委托代理层次,导致所有者的利益、职能、责任和约束管理等在医疗服务中的弱化。
4、政府要对医疗机构实施规范管理
   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医疗领域,建立起良性竞争的医疗市场,政府随之而来的工作就是提高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水平。 医疗事业关乎亿万百姓的生命安全,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必须从严。政府要建立相应的准入、质量、监管、考核、奖惩、淘汰等方面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在情况变化时及时修改。原有的大量的公立医院在适应监管方面必然比新兴的民营医疗机构有优势,但由于是公立医院,监管必须更为严格,因为它关乎政府信誉。监管需要一视同仁,监管的同时,对新进入的医疗机构要更重视指导和帮助,而不是管住让其动弹不得,要使其在监管中更加健康快速地成长,尽快确立市场地位,与原有医院形成良性竞争态势,从而促进整体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
 5、实行药品网上厂家竞争
   医院在网上按厂家同种同规、价格最低购进药品,国家必须要有法侓做保障,凡是因恶意降低价格来恶意竞争,造成药品质量问题的药厂,一律取消经营资格,还要追究厂家的法律责任。医院如果不按网上同品同规药品最低价格购进,同样追究院长的法律责任。这样,既保证了药品质量,又有效地降低了药品价格,预防了医院相关人员的犯罪行为。
   6、重视履行社会责任,树立公立医院良好形象
   公立医院是国家出资创办的医院,需要在关键时刻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政府工作,树立起公立医院应有的形象。比如在重大疫情爆发时期,在抢险救灾时期,在战争时期,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期,公立医院都要挺身而出,履行公立医院应承担的责任。  因此,公立医院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当政府遇到困难,当老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必须不计成本和代价提供医疗服务。重视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也会提升患者的心理认可,对公立医院的正常医疗服务也是极为有益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的改革始终都要以公益性为导向,而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质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内外医改的经验告诉我们,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这不但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使公立医院真正实现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