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研究
摘 要: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创,引起了国际格局新的变化,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极具时代性的视角。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视域中,理性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制度理论和危机周期理论,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也可以更加明晰马克思主义并未被人遗忘,认识到它的解释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主义
发轫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经历了在全球的蔓延和深化的荡涤之势后,似乎在渐行渐远。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审视关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种种观点,我们可以清晰的听到“马克思主义”所发出的声音。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美国经济模式已经跳出了经济危机的轮回,摆脱了马克思阐述的经济危机周期理论的支配。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以巨大的代价宣告了长期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失败。痛定思痛之后,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备受冷落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社会的人们在感受着“经济寒冬”的同时,却掀起了一股“马克思主义热”。《资本论》的销量飙升,并在时隔40 年之后重返德国大学课堂;从普通民众到知名学者、商界大亨、国家政要乃至罗马教皇都对马克思主义不吝赞美之词。这些现象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契合。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热”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危机解释力,同时也提供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极具时代性的维度。在这一新的维度中,以科学的态度,清醒的分析、理性的认识当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境遇,并面对“马克思主义热”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一、理性分析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和回应力
从操作层面来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技术操作性失误和政策性弊端是必要的,但是更要从生产方式的矛盾和经济周期的形成机制层面上来认识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与实质。研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探索应对此次危机的科学方法,这就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辩证的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不是新的经济现象,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之后就周期性的出现。只不过自上世纪经济大萧条之后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资本主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生产关系改革的措施,使得经济危机的形式有所变化,程度有所缓和而已。西方经济学家常常按照流通领域中的事件出现的问题来确定危机的开始。他们
放弃对国际金融危机基本经济制度层面原因的研究,而是宣称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生产领域没有矛盾,是永恒的终极的社会形态。而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看来,生产领域中的事件才是决定性的因素。马克思指出:“危机的一般的、抽象的可能性,无非是危机最抽象的形式,没有包含危机的内容,也没有包含危机内容
丰富的起因。”因为周期性重复的危机和资本主义在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消亡的根本原因,都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周期性重复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总爆发。战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待经济加强宏观调控使资本主义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
义私有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靠人为的措施刺激经济增长,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受到抑制而不能充分展开。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它虽然发生在金融领域,根源却在生产领域。在美国,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社会实际支付能力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只不过在现代金融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其表现形式发证了变化,表现为不是生产出的住房卖不掉,而是购买了住房的穷人无法支付房款。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住房已经卖掉,但实际上还是生产领域的住房生产出现了过剩。由此看来,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先兆的次贷危机不过是生产过剩的结果和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以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阐述了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基本经济制度层面的原因,而且还用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性。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道, 金融危机“就像彗星一样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在我们这里现在是平均每五年到七年发生一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也这样论述:“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者是一年,但绝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做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根据我们以上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生产规律,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数字是可变的,而且周期的时间将逐渐缩短”。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告诉我们,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周期性爆发的内在因素
引起的,尽管周期的长短和危机的程度因为各种原因和条件不断有所变化。那种认为周期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消失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虽然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危机发生的周期性,但是他们的理论对于此次金融危机仍然具有一般的适用性。掌握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造的分析工具,结合其他有关研究成果和当代时间不断的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观察和处理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危机周期理论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解释力和回应力。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解释力和回应力以及“马克思主义热”很容易产生以僵化的思维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有学者就高唱马克思主义的赞歌,甚至鼓吹马克思主义面对金融危机是万能的良药,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就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解释不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解释的是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但是此次金融危机是表现为虚假的有效需求旺盛,是信用扩张的结果。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治理危机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暂且不论观点正确与否,这种面对“马克思主义热”的“冷”思考是值得肯定的.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早期的信用发展,是对它的生产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的扬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但是,在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阶段,金融领域的畸形发展,已经日益脱离了实际生产而自我运行,并越来越具有投机和赌博的性质,“赌博已经代替劳动,并且也代替了直接的暴力,而表现为夺取资本财产的原始方法”。这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金融危机正是如此: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在利润的驱使下,通过各种中介机构的协助,把大量的次贷转换成证券,发售给各类金融投资机构,而投资机构再将其变换成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等。脱离实体经济的资产证券化的过度泛滥,结果竟然使起初只有1.5 万亿美元的次贷经过一浪高过一浪的“金融创新”之后,吹出了几十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泡沫,并给人以“钱能生钱”的虚幻,似乎只要倒腾一下那些令人神魂颠倒的金融产品,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拥有一切。最终,无论如何金融投机都逃离不出实体经济的决定作用,“所以乍看起来,好像整个危机只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而且,事实上问题只是在于汇票能否兑换为货币。但是这种汇集多数是代表现实买卖的,而这种现实买卖的扩大远远超过社会需要的限度这一事实,归根到底是整个危机的基础”。实际情况也正如马克思所料,当美国的房市因“相对过剩”而出现价格大跌时,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 - 次级住房信贷资产便岌岌可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坍塌下来”。美国金融危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引爆的。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对利润永无止境的追求,使之打破了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和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这样以来,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资本主义也因此首次开拓了世界市场,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在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每天都在重新发明,而且每个地域都是独立进行的……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保障”。
但是,世界市场也因资产阶级的贪婪性和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罪恶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负面作用,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跟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并且,马克思主义的金融危机理论还表明,资本主义国家以世界市场为依托,在世界范围内运用信用和虚拟资本作为其突破生产限制的手段,最终导致各国普遍的信用膨胀和生产过剩,从而使各国都具备了产生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同时,这也为原本只是资本主义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危机向全球迅速扩散与蔓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可能会因此演变成整个世界的危机,通常情况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愈强大,则其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也就愈益严重。
当今时代,世界市场早已演进成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全球化,美国金融危机之所以会迅速演变成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导致的:首先,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国际金融体系的所有制度和政策几乎全部采用美国规则,因此,“国际金融体系实际上成了美国金融体系。”以鼓吹彻底的“全球化、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而著称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美国金融体系的理论基础,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所有因素都可以在这种“巫术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语)中找到其理论依据,这种经济学的“毒素”也相应地早已注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血脉”。其次,一直享有世界经济“领头羊”之称的美国占“世界金融资产的34%、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25%、世界贸易额的11%”,因而当美国出现经济下滑和金融危机之时,必然会重挫世界主要经济体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领域。最后,美国一些金融机构利用其在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打包后向全世界发售,从而将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银行、投资基金直接或间接购买了大量由次贷衍生出来的金融产品,大多数国家的金融投机者和金融投机机构因此都程度不同地卷入了美国金融投机的“漩涡”。当危机来临时,大量的金融投机者和金融投机机构便纷纷破产或倒闭,从而产生了巨大的联动效应。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大多是在“克隆”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当发达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时,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必然的。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这种情况,总是像排炮一样……先后在这些国家里发生;并且,在一个国家比如英国爆发的危机……接着就在一切国家发生同样的崩溃”。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马克思经济理论引起西方国家的重视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西方主流经济学界没有改变对马克思主义的敌视和回避态度,也很少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相关问题。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著作却在西方国家出现了热销现象。西方国家的媒体也出现了一些正面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西方的左翼经济学家特别是各国共产党,则在他们举办的各类研讨会和控制的报刊、网站上发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出现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趋向。梳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声音和观点主要有以下内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被认为是自1929 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的主要特征是全球性和全面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的必然结果。当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奉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金融危机直接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但是有观点认为,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断定新自由主义已经破产还为时尚早,在资产阶级国家权力和金融资本双重力量的推动先,新自由主义已经深深的扎根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之中了,因此现在离新自由主义的终结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也有报告指出,战后维持世界资本主义稳定的三大平衡都已经被打破:在经济领域,近20年来日益加大的金融投机泡沫终结;在政治领域,美国一国独大的调控全球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多极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在社会领域,贫富差距扩大到十分严重的程度。这些预示着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危机阶段,面对这场危机应该争取社会主义前景。另外在国际金融危机被背景下,拉美左翼力量势头不减,也削弱了资本主义的影响,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主义主义出现的种种向好现象,需要辩证地认识这种变化,辩证地看待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大潮汹涌的今天,社会主义国家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面临着如何应对危机的问题,面对着如何继承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领导民众参与社会主义实践,使之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的问题。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虽然重创了资本主义,但是从总体上看,当今世界还没有形成社会主义变更的主体力量,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下去,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共存的“一球两制”现象短期内不会消失。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和科学的预见性,对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的
历史地位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形态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是十分巨大的,它也必然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的做出调整,以适应变化的时代语境。我们需要对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做出新的分析,得出新的认识。资本主义的变化发展一方面强化了它的生命力,但是又给它带来了更
多的否定的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虽然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但是随着这种调整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社会中长出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既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同时印证了人来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这个过程是资本不断调整走向更高社会形态的过程,同时也
是更加贴近马克思恩格斯论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乐观的预见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理论的发展和实现总是既有高潮也有低谷,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仍然处于比较低落的时期。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马克思在国际上的动态表明,马克思主义被没有被遗忘,随着人类社会的
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不断暴露,马克思主义必能依靠自己对于现实的解释力和理论的包容力以及对未来的预见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