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与发展,与三十年前相比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且,其资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受到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甚至对西方的某些发达国家造成了重要影响。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并呈现出非常可喜的发展前景。但是,毕竟现代化的建设管理经验相对匮乏,改革也正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例如,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国有资产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对国家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管理理念以及方法上的问题,从而对当地的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重点探索这些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事业单位的理论创新意识不强,无法掌控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难以制定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管理方法。
(一)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力度不够
  当前,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对有形资产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是,却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关键作用。并在资源的使用方面严格控制,却对发放之后的使用情况,缺乏监督管理。从而导致很多的国有资产长时期的处于闲置状态,损害和丢失现象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利用率低等问题。并且,对很多下属单位的物品购买以及使用情况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下属单位的实际资产底数根本无法掌握,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质量严重下降。
(二)事业单位缺少资产管理认识,长期规划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事业单位的优势也在逐渐的减少,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事业单位不可避免的要参加到市场的竞争中去,然而,作为需要承担民事经济责任的独特主体,其对如何将国有资产进行保值与增值却没有过多的研究,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将出现诸多始料未及的状况和问题,面对这一现状,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而这恰恰是当前事业单位监督管理部门欠缺的地方。
(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监督不够,部门职能定位不明确
  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总量上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并且,相对流动性更强。但是,在多数的事业单位中,并没有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监督管理体制,即使存在监督管理体制,其科学性和完善性都不是很好,存在一些漏洞。而相关的工作人员执行情况也是过于表面化。并且,我国的国有事业单位正处于大范围的改革与重组当中,很多监督管理职能并没有准确的定位,常常出现相互推诿,监督管理制度无法顺利执行的现象。从这几点不难发现,单单依靠各部门的自觉性以及道德规范是起不到多少效果的,必须要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并严格予以执行,对各部门产生震慑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顺利进行。
(四)事业单位监管制度不完善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人认为事业单位主要是服务于社会,并不产生多少经济效益。从而并没有认识到国有资产监督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具有经营性质的资产管理中,涉及到重组、转让、资产评估等方面随意性很大,对“三产”经营管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制定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并在单位内部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从而这些工作人员并没有任何的工作压力,行为较为散漫。工作效率相当的低。针对这一情况,国家以及当地政府针对部分事业单位建立的管理制度,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并不顺利,很多都停留在工作表面,并没有实际的激励效果。从而导致这些事业单位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经济效益低下。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策
(一)建立合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
  1.事业单位职能和资产配置相适应。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与资产配置的互相适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事业单位应满足资产配置的合理需求;二是高标准、高档次、不计行政成本的资产配置会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事业单位不应盲目追求此类的资产配置。
  2.优化资产配置,提高使用效益。科学合理地优化资产结构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为了使存量资产充分发挥其作用并避免重复配置;二是加强不同单位、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调剂、推动配置共享。对于临时需要且能通过市场租用的资产,则无需重新配置,尽量采取租赁的方式。三是加强对资产存量增量配置的管理,以达到优化资产配置,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
  3.控制采购成本。对于无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分别按照标准或实际需要来配置,同时在保证质量性能的基础上,应当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4.资产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事业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应包括资产购置项目等,各单位应将批复文件及有关材料报送至同级财政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及单位经费支出项目。
(二)强化管理、提高效益
  资产使用是资产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其环节当中,加强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急需关注的内容。事业单位应该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并制定出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透明度,从而促进资产使用效益的提升。法人代表责任制的建立,就是通过对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等基础性工作采取专人负责制。依照“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清晰透明。不仅能够确保国有资产的科学管理,还能够避免贪污腐败现象发生。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工作也是一项重要举措,一旦出现与记录不符的情况,就可以对相关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如果是其过错,就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做好很好的警示作用,还能够避免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为了尽量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事业单位在对进行国有资产的处理方面,应该尽量做好公开协议转让或者是招投标的形式,并且,严格执行公开公正原则。并且,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未经审批之前,没有权利进行私自处理。而且,其要对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登记,并报给上级审核部门,做备案记录。
(四)适用行政干预,采取奖惩制度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应加强国有资产使用者的管理意识,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引入相关奖惩机制,国有资产管理目标量化完善,对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应规范考核奖惩,对业务人员定期跟踪检查,并进行严格的考评。同时为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对造成国有资产浪费损失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予以经济或行政处罚,若构成犯罪,则应交付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并呈现出非常可喜的发展前景。这与我国广大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毕竟现代化的建设管理经验相对匮乏,改革也正处于摸索阶段。从而导致资产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国有资产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对国家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管理理念以及方法上的问题,从而对当地的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首先对目前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