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差距变动

摘 要:本文首先直观描述地区经济差距、地区进出口贸易结构、规模间的不同并统计度量,最后分析了我国东西中三地区的总体发展趋势和可能存在的联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对地区发展的变动,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努力实现向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收敛。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差距;发展趋势


1引言
  当工业化的时代正在逐渐的被信息化与电子化取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正推动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这股不可阻挡的浪潮,为全世界人民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这双面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在近现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交易量、增长率及依存度等方面从低到高的发展趋势,目前出口商品结构逐渐从初级产品行业转变到了制成品行业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在我国地区之间,对外贸易发展形式并不是一致的,区发展差异比较明显,外贸易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地区远远好,东部沿海地区的商品出口结构比较优势逐渐从初级产品行业转变为制成品行业。所以说对外贸易发展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存在必然联系,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在逐步扩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东、中、西三大地区间经济差距扩大非常明显。
2 提出问题
  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及对外贸易发展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究竟怎样?两者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与效应如何?为了扭转我国经济的区域之间、内外之间与对外贸易间失衡状态,实现统筹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两者之间的长期作用机制和短期动态关系。
3分析问题的方法
  首先直观描述地区经济差距、地区进出口贸易结构、规模间的不同并统计度量,分析我国东西中三地区的总体发展趋势和可能存在的联系。在地区差距问题分析中,主要采取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方法,表示某类指标的变异系数越大表明该类指标在地区间差距越大。选取了1990至2011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海南、重庆三省市的样本数据缺乏或不连续被剔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进行分析,所用数据选取各期《中国统计年鉴》。本文利用1990-2011年的时序数据基于协整理论等方法展开计量分析。
4问题的分析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天然资源状况、科学技术条件、长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政策及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异质性,所导致地区增长的不均衡是不争的事实。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短暂下挫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又呈现扩大趋向,其差距主要体现在东、中、西部三个区域,三大经济带间呈现出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与此同时,在梯度推进式的开放进程中,促使东部沿海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结构规模及速度比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显著迅速,有研究学者已关注到地区贸易发展差异对地区经济差距变动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沿海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中国继续推进市场化进程,改革方向向沿海地区推进,同时实行开放政策,外资的引入,国际贸易活动的积极主动参与,使得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同省份的增长表现并不相同,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也随之变化,如图1所示,能直观地描绘了1990-2011年期间我国三个地区的人均收入差异状况。



图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异系数
  图1可知东、中、西三区域内部经济差距均有下降趋势。东部区域内部的差距比中、西部区域还要高,2004年以后,最小的内部差距是中部区域,而经济差距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是西部区域。这种地区间经济差距拉大、地区内部差距缩小的形势,与文献报道的中国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的观点相符合。



图2 进出口额变异系数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规模结构总体来看,我国区域的对外贸易差异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地区出口额变异系数在2.03至2.59之间,地区间进口贸易额变异系数在4.19至4.67之间,可看出地区出口额变异系数远远要高。地区间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差距存在巨大的差异则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
通过地区间进出口变异系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异系数计算分析,90年代地区经济差距的幅度上升下降的幅度比较明显,而地区出口、进口贸易差异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地区间贸易发展很不平衡。三种差距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外贸易差异与地区经济差距存在同方向变化。在短期内,导致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差异。在我国地区间对外贸易发展存在差距,会导致地区间经济增长的差异,最终显著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动。
5解决问题的建议
由于地区经济差距的原因主要是进出口贸易差异,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对地区发展的变动,为实现向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收敛,使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缩小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中西部地区企业下放外经贸经营权,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给予出口退税等政策性奖励;第二、中西部地区对人力资本开发和积累要引起高度关注;第三、正确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引导,逐步从低技术附加的初级产品产业转变高技术附加的制造业;第四、中西部地区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便利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信息流通有利于快速了解国外商务动向、进行商务洽谈和及时实现进出口商品的跨国运送。第六、在充分重视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国内地区间贸易。中西部地方政府要充分解放思想、开拓思维,破除封闭性观念,重视国内地区之间的贸易,消除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使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商品更自由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