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积极性
摘 要:山区农村信用社工作繁重,条件艰苦,信息不灵,交通不便。如何提高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积极性成为山区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积极性
1 引言
农村信用社成立60多年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导力量,为“三农”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1-4]。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针对山区农村信用社现有的实际情况,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创新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积极性是目前山区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积极性低的原因
2.1工作环境差
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气侯恶劣,与城区或其它较大的乡镇信用社相比,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在山区工作的信用社员工,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心理上感到
作者简介:刘琳(1986—),女,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人,初级助理会计师,学士。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桃源乡农村信用社,620300。
Tel:18381155925 Email:liu297107060@163.com
压抑与不平,他们时刻向往着城区或其它优越的信用社工作环境,自然不安心于山区工作,总是想方设法调动或改行,积极性自然不高。
2.2竞争压力不大
山区农村信用社由于客户少,业务量不多,员工不饱和,岗位的竞争没有压力,员工与员工之间也不存在着多大的竞争,他们不担心员工富余而找不到岗位,也不担心质量差而落聘,外部压力小,扼杀了积极性。
2.3文化生活枯燥
由于山区条件差,也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一些安于现状的山区信用社员工在工余时间选择一些消极的娱乐方式,久而久之,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也就会随之消失。
2.4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
很多员工当初选择农村信用社这一工作岗位,完全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稳定的职业,有一份固定的收入,他们从内心深处并不喜欢农村信用社这一行业,只把农村信用社的工作当作一个“铁饭碗”,而不是当成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一个不热爱自己岗位的人,对其所从事的工作自然就缺乏积极性。
2.5不具备良好的心态
农村信用社这个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条件比较艰苦,尤其是山区农村信用社。而山区农村信用社与城区或其它较大的乡镇信用社相比,福利待遇相同,这样一来,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付出与收入难以成正比。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心理不平衡,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意,久而久之,失去了积极性。
3 提高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积极性的措施
3.1提高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认识
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特别是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培训,提高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业务知识、促进全员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鼓励员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加强学习,学习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时事政治等内容,并提供参加银行业相关资格证考试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单位领导应该主动学、带头学,在整个单位养成学习的风气,每月每周的集中学[5];三是加强农村信用社文化教育[6],切实弘扬“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的精神,让山区每个信用社员工都充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尽心尽责做好每件事情,身体力行、千方百计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充分借助内刊、板报、宣传栏、会议、局域网等,广泛宣传和阐释农村信用社文化,引导广大职工对农村信用社文化建设的关注,逐步深刻地理解信用社文化的意义、作用,从而保证山区信用社员工对成为一名合格的“信合人”产生认同感,并自觉实践。
3.2构建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是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工作条件艰苦,生活和住宿条件差,联社应提高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福利待遇,延长轮休时间,拉开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和城区或其它较大的乡镇信用社员工之间的收入距离,促使山区信用社员工思想和工作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是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原则。例如女性员工一般看重报酬,而男性员工大多看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从年龄方面看也有差异,一般青年员工自主意识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高,而中年员工较安于现状;再从文化方面看,高学历员工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既注重物质利益,但更看重的是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员工则首先注重基本需求的满足[7]。因此,联社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山区农村信用社的自身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起到最好的激励效果;三是为在山区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员工单独建立一套年度考核标准,在年度考核中,对于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员工,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安排他们到感兴趣的工作岗位,甚至可以作为后备干部来培养,必要时可安排到领导岗位上。
3.3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
山区农村信用社,工作繁重,条件有限,信息不灵,交通不便[8]。有些员工是“半边户”,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又要顾及农村那份责任田;有些员工子女上学难、就业难、找对象难、家庭生活有困难;有些员工身患疾病,需要照顾;有些员工对工作不安心,等等。对于以上情况,山区农村信用社必须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一是关心员工的生活,对新员工要关心其吃、住、行情况,对老员工要关心其身体及家庭情况,以情动人,积极建设“家文化”,使整个单位具有凝聚力和归宿感;二是加强工作上的沟通,定期与员工交心谈心,或者在内网上开通员工心声专栏,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面对面的答复和解决问题,关心员工疾苦,倾听员工心声,尽力为员工排忧解难[9];三是联社领导应当定期到山区农村信用社走访,亲历山区信用社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
3.4树立良好的领导模范
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是构建和谐、愉悦工作环境的前提条件。一是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大力倡导领导层身体力行,高级管理人员要做到廉洁自律,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尊重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应予以表扬,培养员工的成就感,同时高级管理人员应为员工做出榜样,用非权力影响力来获得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强整体员工的凝聚力;二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方,在农村信用社逐步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唯亲,让那些思想品质好、业务素质高、工作大胆主动、有开拓精神、勇于挑担子的年轻人进入中层领导岗位,使那些只顾个人私利而不管员工利益的信用社主任一换到底;四是推行“干部选员工、员工挑干部”双向选择、公开竞聘、竞争上岗的有效机制。
4 结论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城乡居民最好的金融纽带。随着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信用社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各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社区性金融机构。为了实现“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农村信用社”这一目标,就必须借助于体制改革这一有利时机,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山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山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