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浅议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摘 要: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关系重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对策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既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当前我国由于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不成熟,由于不少国有企业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因而进一步深化改革,打好改革的攻坚战便成为国有企业迫切的历史要求。我们必须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努力寻找能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的生产关系具体形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企业。
  众所周知,目前的国有企业都是原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形势,势必进行改革,否则谈不上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应从改革和加强管理上着手。
  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原则进行管理,要求国有企业实行科学的规范的公司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企业,基本上是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简单而又不科学的。企业是只按政府或部门的需要而建立的,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而建立的。企业的生产、销售,由政府计划部门下达指标,而不管市场对产品的花色品种以及数量等等的需求。不管能否卖得出产品,仓库是否积压,企业只顾一个劲地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指标,而不去注意和实现利润的增加。企业盈亏均由政府包干,职工则是每月到时签字拿工资,工资也是由政府统一规定发放标准,难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如此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不科学的国有企业能有多大的经济效益,便是可想而知的了。
  因此,国有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企业法和公司法的规定进行运作,使其真正有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的企业运行机制,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使政府摆脱对企业的无限责任。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应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积极参与和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是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使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后,很多小型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空间,一方面难于同大型国有企业、大公司、大集团竞争,另一方面其机制又不如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灵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国有小型企业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只有加快放开搞活的步伐,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合流、减员增效并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当然这就难以避免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长远的利益。
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果没有危机感,不断使企业适应发展的需要,肯定要被市场淘汰。因此,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还必须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企业要以产品为中心,产品要占领市场和拥有市场,必须在产品的适销对路和质量、价格上作好文章。企业的资金投向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要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资金应投向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稳妥地引进现代化设备,结合实际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形成面向市场的名、优、新、特产品,创造出更高更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还应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一个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选好了确实可以搞好一个企业,如果选不好,一个好企业也会被搞垮。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除必须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知识,对本行业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有较深的了解,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经营决策能力,要能团结领导集体一班人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勤俭办企业。厂长、经理必须有无私无畏的改革精神,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敢于对企业加强严格管理。同时要坚持一些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依法从严治厂,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要坚决改变企业管理不严,纪律松弛,浪费严重,缺乏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的现状。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基础管理,特别是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标准、计量以及财会方面的法规。只有从企业内部大力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的产品成本低,质量好,具有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才能稳步提高。因此,加大企业内部管理的力度,大力练好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功,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兴旺发达的内因所在。
  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除了企业自身不断深化改革外,还应得到政府的全力扶持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搞好了,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